忆昨从游日,乌奴桃李春。
通家联雅好,入幕厕佳宾。
绿野归心切,丹山旧迹陈。
九原多感怆,掩袂重伤神。
忆昨从游日,乌奴桃李春。
通家联雅好,入幕厕佳宾。
绿野归心切,丹山旧迹陈。
九原多感怆,掩袂重伤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挽观使郑尚书(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郑尚书离去后所剩下的深切怀念和不舍之情。
“忆昨从游日,乌奴桃李春。”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温馨的回忆场景,"昨从游日" 指的是与朋友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而"乌奴桃李春" 则是他们游玩的地点,乌奴可能指的是一个地方的名称,这里的“桃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通家联雅好,入幕厕佳宾。” 这两句强调了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通家联雅好”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关系融洽,如同一家人,而“入幕厕佳宾”则形象地表达了郑尚书在诗人心中的重要位置,"佳宾" 指的是尊贵的宾客。
“绿野归心切,丹山旧迹陈。” 这两句转换了情感的氛围,诗人开始表达对朋友离去后的思念之情。"绿野" 和 "丹山" 都是自然景物,而“归心切”和“旧迹陈”则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
“九原多感怆,掩袂重伤神。”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后的哀愁与不舍。"九原" 通常指的是广阔的原野,而这里则象征着无尽的思念;"感怆" 和 "伤神" 都是深切情感的体现,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失落。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谊深度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文人对朋友离别时的真挚情怀。
凌云气节,贯日精忠,艰难未许心灰。
芳酒一尊,对君聊为君开。
要识治安非晚,乐得贤、新赋台莱。
愁似雪,喜青天万里,晓霁春回。
须信赤绳系足,朱衣点额终在,休叹淹徊。
梅实槐花,看看便是相催。
座上觥筹交错,玉山峙、莫遣停杯。
濡须好,傥他时富贵,犹冀重来。
雨溟濛。年年今日,农夫共卜新丰。
登高随处好,银瓶突兀,南峙对三公。
真珠漙露菊,更芙蓉、照水匀红。
但华发衰颜,不堪频鉴青铜。相逢。
行藏休借问,且徘徊、目送飞鸿。
十年湖海,千里云山,几番残照凄风。
蟹螯粗似臂,金英碎、琥珀香浓。
请细读离骚,为君一饮千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