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乃是三月三,三分春色二分去。
一分春色能几多,吟翁老病无如何。
却思翁在秦中时,年少爱游山与溪。
其时人物如神仙,手携酒榼擎花枝。
人不惜钱似痴騃,乞者与之见者买。
人人俱著好衣裳,处处纷纷成五采。
山上山前闹如市,人半归时城欲闭。
西溪最是柏坡头,人家占却无閒地。
更有几处入城早,清明上巳踏芳草。
若无疾病与死亡,人家大抵无烦恼。
今朝乃是三月三,三分春色二分去。
一分春色能几多,吟翁老病无如何。
却思翁在秦中时,年少爱游山与溪。
其时人物如神仙,手携酒榼擎花枝。
人不惜钱似痴騃,乞者与之见者买。
人人俱著好衣裳,处处纷纷成五采。
山上山前闹如市,人半归时城欲闭。
西溪最是柏坡头,人家占却无閒地。
更有几处入城早,清明上巳踏芳草。
若无疾病与死亡,人家大抵无烦恼。
这首宋朝诗人徐积所作的《三月三日作》,描绘了三月三日春光流逝的景象,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首句“今朝乃是三月三,三分春色二分去”,点明了时间背景,春色已过半,表达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接着“一分春色能几多,吟翁老病无如何”两句,诗人以自身老病之身,感叹春光易逝,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感慨。
接下来,“却思翁在秦中时,年少爱游山与溪”两句,诗人回忆起年轻时在秦中游玩的情景,那时的人们如同神仙般自由自在,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通过对比,突出了当下时光的珍贵和过去的美好。
“其时人物如神仙,手携酒榼擎花枝”描绘了人们尽情欢愉的场景,手提酒壶,手持花枝,仿佛置身仙境。“人不惜钱似痴騃,乞者与之见者买”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慷慨与和谐,人们不吝啬金钱,乐于分享,即使是乞讨者也能得到帮助。
“人人俱著好衣裳,处处纷纷成五采”描述了人们穿着华丽,色彩斑斓的景象,展现出社会的繁荣与富足。“山上山前闹如市,人半归时城欲闭”则描绘了城市内外热闹非凡的场景,直到傍晚才逐渐安静下来。
最后,“西溪最是柏坡头,人家占却无閒地”点出了一处特定的地点,西溪的柏坡头,人们居住密集,土地宝贵。“更有几处入城早,清明上巳踏芳草”则提到一些人早早进入城市,清明和上巳时节,人们踏青赏花,享受春日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往昔生活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