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香山寺,三年到几回。
不嫌送客远,端是爱山来。
老木生僧住,閒云为我开。
归鞍意未足,城鼓莫相催。
十里香山寺,三年到几回。
不嫌送客远,端是爱山来。
老木生僧住,閒云为我开。
归鞍意未足,城鼓莫相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在香山寺告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十里香山寺,三年到几回"两句,透露出诗人对这个地方的熟悉和频繁拜访,同时也反映出这次分别带来的特别不舍。
"不嫌送客远,端是爱山来"一句,表明诗人愿意陪伴朋友走得更远,并非嫌弃送行之烦,只不过是因为他对香山寺的喜爱而已。这也反映出诗人性格中对于自然美景难以割舍的一面。
"老木生僧住,閒云为我开"两句,通过描写老树和闲云,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氛围。古老的树木似乎成为了寺庙的一部分,而悠然的云彩仿佛是专为诗人而开。
最后两句"归鞍意未足,城鼓莫相催"则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旅行和告别的不舍与矛盾。尽管马鞍已经准备就绪,但诗人的心中仍然感到不满足,不愿意结束这次美好的时光。而"城鼓莫相催"则是在请求外界不要急于打破这种宁静和美好,允许诗人多享受片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友情和告别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
门外顿空旷,双眸豁太虚。
谁欤列佳树,正尔对吾庐。
蚤岁曾修业,衰年得定居。
买邻贤伯仲,衣锦旧门闾。
未办三閒屋,先栽数席蔬。
欢娱戏莱服,晨夕奉潘舆。
驷马容虽狭,斋郎住有馀。
床金知已尽,瓶粟岂无储。
细草沿阶嫩,新篁得雨初。
窃希仁者静,未觉故人疏。
昼永翻名画,更长理旧书。
何妨抱琴醉,尽好带经锄。
耋稚同甘苦,儿孙共卷舒。
眼花多掩卷,鬓雪不堪梳。
少饮毋求醉,徐行可当车。
此生千万足,祇愿老樵渔。
一坡久矣郡城东,居士来游地望崇。
问舍求田烦作计,拈槌竖拂看谈空。
共分庞老沈江宝,要奉儋州秃鬓翁。
去作开山第一代,灯灯相续到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