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居澹无事,何异老且休。
虽过靖节年,未失斜川游。
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
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
中流遇洑洄,舍舟步层丘。
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俦。
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辄酬。
未知陶彭泽,颇有此乐不。
问点尔何如,不与圣同忧。
问翁何所笑,不为由与求。
谪居澹无事,何异老且休。
虽过靖节年,未失斜川游。
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
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
中流遇洑洄,舍舟步层丘。
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俦。
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辄酬。
未知陶彭泽,颇有此乐不。
问点尔何如,不与圣同忧。
问翁何所笑,不为由与求。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赏。"谪居澹无事,何异老且休"一句中,“谪居”意味着退隐田园,而“澹无事”则是对平淡生活的描绘,表明诗人希望像年迈之人一样,无忧无虑地度过晚年。下一句"何异老且休"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愿望,与世俗功名利禄的追求相比,这种生活更为可贵。
接着的“虽过靖节年,未失斜川游”表明尽管岁月匆匆,但诗人依旧没有放弃对斜川美景的游历。"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则描绘了一幅春日静谧的江景,水波不兴,人们躺在船上任由漂流,这种宁静与悠然是诗人向往的人生状态。
“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一句中,“我本无所适”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而“泛泛随鸣鸥”则是这种超脱后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跟随着鸥鸟漂浮。
“中流遇洑洄,舍舟步层丘”一句转折了景象,诗人从水上活动转向陆地,在曲曲折折的溪流边舍弃船只,步行于层叠的丘陵之间。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探索,也是心灵上的一个过程。
“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赞同和追求,无需过多的奢侈,只要有一口清泉可以饮用,便是最大的满足。"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辄酬"中,“过子”指的是陶渊明,"诗似翁"则是对陶渊明诗风的赞美,而“我唱而辄酬”表达了苏轼与陶渊明在文学上的一种共鸣。
“未知陶彭泽,颇有此乐不”一句中,“陶彭泽”指的是陶渊明和彭泽两人,都以隐逸著称,而“颇有此乐不”则是对这种生活的肯定,即便是不了解陶、彭二人的生活方式,也能从中体会到一种特有的快乐。
最后两句"问点尔何如,不与圣同忧。问翁何所笑,不为由与求",通过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超脱和对生命真谛的追寻。这不仅是对生活态度的体现,也是对精神境界的一种展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个对自然美景、隐逸生活以及文学创作的颂歌,通过对比世俗与隐居的不同选择,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意义和快乐的独到见解。
君怀一片心,皎如春江月。
推心置人腹,安得有胡越。
双锷雌雄龙,报恩未出匣。
季布诚小诺,朱家非大侠。
我昔游燕山,丞相礼为宾。
世皆重丞相,非重幕中人。
今来丞相亡,相弃如飘尘。
惟君重意气,不改平生亲。
悠悠世上交,焉知雷与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