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灵鹫山道润禅师院》
《赠灵鹫山道润禅师院》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常恨烟波隔,闻名二十年。

结为清气引,来到法堂前。

薪拾纷纷叶,茶烹滴滴泉。

莫嫌来又去,天道本泠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língjiùshāndàorùnchánshīyuàn
táng / guànxiū

chánghènyānwénmíngèrshínián
jiéwèiqīngyǐnláidàotángqián

xīnshífēnfēnchápēngquán
xiánláiyòutiāndàoběnlíngrán

注释
烟波:形容水面的烟雾和波纹,象征着遥远或难以接近。
二十年:表示时间长久,强调对对方的仰慕已久。
清气:指纯净的精神或气息,这里可能指佛法或某种美德。
法堂:佛教寺庙中讲经说法的地方。
薪拾:捡拾薪柴,象征着准备和迎接。
滴滴泉:形容泉水涓滴不断,象征着纯净和持久。
泠然:形容事物自然、平静,也暗示天道无常。
翻译
常常遗憾被烟波阻隔,只闻其名已二十年。
将你的清纯之气引导而来,来到这佛法讲堂之前。
捡起片片落叶作为薪柴,用滴滴泉水烹煮香茗。
不必嫌弃我时来时去,天道本就自然无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禅道的追求。诗中“常恨烟波隔,闻名二十年”表达了诗人对于灵鹫山道润禅师院的向往之情,长久以来虽未能亲临其境,但已听闻其名声二十载。这不仅是对地点的渴望,更蕴含着对心灵净化和精神寄托的追求。

“结为清气引,来到法堂前”则描绘了诗人终于踏访此地,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气,以及那种超然物外、引导心灵向上的力量。这里的“法堂”指的是佛教中的禅修之所,诗人通过这种环境来寻求内在的平静和智慧。

“薪拾纷纷叶,茶烹滴滴泉”这一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诗中通过采集柴火、煮沸茶水的情景,展现了修行者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欣赏。

“莫嫌来又去,天道本泠然”最后一句,则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感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之道的态度,即使是短暂的停留,也无需有所怨恨,因为这正是宇宙运行的本质。

综观全诗,通过对灵鹫山道润禅师院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宁静生活环境的向往,以及对佛法修行的一种追求。这样的诗句,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也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平和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拟夏日宫中行乐词·其四

天子宫中调五弦,南薰新曲万方传。

向离一一遵尧典,解愠人人颂舜年。

(0)

武皇南巡旧京歌·其九

金陵千古帝王州,高庙衣冠月出游。

传语三边貔虎士,莫须喧近凤凰楼。

(0)

霖雨歌七首·其六

帝载恊天应,王仁同化游。

冬原偃赤魃,春亩茁来麰。

汎舟川可济,濡绠井堪汲。

元功布黔黎,休徵顺皇极。

(0)

山行绝句十三首·其六

开山种云子,汲涧探乳泉。

可羡岩穴民,得养龟鹤年。

(0)

界山

山巘隔尘氛,入山皆碧云。

清涧饮猿父,白石起羊群。

物华暄寒异,世界人天分。

将邀东方子,同会上元君。

(0)

次韵答闻山·其一

远至逢今雨,相逢叹曙星。

云披瞻北斗,龙卧近南溟。

醒酒无奇石,谈玄只旧亭。

雷陈居接近,笑傲共岩扃。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