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灾蠲常赋,赈期分次第。
轻重以为差,是皆有恒例。
污莱辟綦要,民力虞艰致。
牛具及籽种,借与俾勤艺。
且缓期以偿,无非为民计。
不期荐遇涝,后更较前剧。
斯宜曲加恩,概与豁免暨。
毋令侵蠹役,尤须督庸吏。
苏彼幸全民,体予如伤意。
遇灾蠲常赋,赈期分次第。
轻重以为差,是皆有恒例。
污莱辟綦要,民力虞艰致。
牛具及籽种,借与俾勤艺。
且缓期以偿,无非为民计。
不期荐遇涝,后更较前剧。
斯宜曲加恩,概与豁免暨。
毋令侵蠹役,尤须督庸吏。
苏彼幸全民,体予如伤意。
这首诗体现了清朝乾隆皇帝对受灾百姓的深切关怀和对官吏的严格要求。诗中描述了在遭遇灾害时,朝廷减免常赋,按次序进行赈济,根据损失的轻重制定不同的援助措施,这都是遵循既定的规则。为了帮助农民恢复生产,朝廷允许他们借用耕牛、种子,并给予时间上的宽限,一切举措都旨在为民众着想。
然而,诗中也提到了后续可能发生的更大灾情,强调了在面对新的挑战时,应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全面免除债务,防止官员滥用职权加重百姓负担。同时,对官吏的监督也显得尤为重要,确保他们能够尽职尽责,真正帮助受灾的民众。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受灾民众的同情,希望他们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善,如同自己遭受痛苦时的感受一样。整首诗展现了乾隆皇帝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官僚体系的严格管理,体现了其治国理念中的仁政思想。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