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忝临漳守,娱心自退公。
闲愁放天上,真境得壶中。
燕处虽云适,规模惜未丰。
恢园隳旧堞,困宇出新工。
材品珍方用,花名异始充。
泉分洹水堰,梁下邺城宫。
今始推良牧,褒辞借病翁。
笙镛谐庙瑟,珠玉满邮筒。
讵敢矜前政,徒知偃下风。
北堂留衣锦,西巘峻维嵩。
休逸檐梢月,荣归浪衬虹。
班条多暇日,清赏此何穷。
昔忝临漳守,娱心自退公。
闲愁放天上,真境得壶中。
燕处虽云适,规模惜未丰。
恢园隳旧堞,困宇出新工。
材品珍方用,花名异始充。
泉分洹水堰,梁下邺城宫。
今始推良牧,褒辞借病翁。
笙镛谐庙瑟,珠玉满邮筒。
讵敢矜前政,徒知偃下风。
北堂留衣锦,西巘峻维嵩。
休逸檐梢月,荣归浪衬虹。
班条多暇日,清赏此何穷。
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次韵答张宗益工部》。韩琦以“昔忝临漳守”开篇,回顾了自己曾经担任临漳太守的经历,表达了在公务之余,他将内心的愉悦寄托于退隐之中的生活状态。接着,“闲愁放天上,真境得壶中”两句,生动描绘了他在闲暇之时,将忧愁抛诸脑后,沉浸在真实而纯净的境界之中。
“燕处虽云适,规模惜未丰”则表达了他对过去生活状态的反思与遗憾,虽然在燕居时感到舒适自在,但总觉得有所欠缺,未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接下来,“恢园隳旧堞,困宇出新工”两句,描述了对居住环境的改造与升级,从破旧的围墙到新建的房屋,体现了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材品珍方用,花名异始充”强调了对材料和花卉的选择与利用,力求精致与独特。随后,“泉分洹水堰,梁下邺城宫”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的和谐共存,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建筑艺术的追求。
“今始推良牧,褒辞借病翁”转而表达对当前治理者的赞赏与期待,希望他们能像过去的良吏一样,为民众谋福利。接下来,“笙镛谐庙瑟,珠玉满邮筒”通过比喻,赞美了当前治理者在政治与经济上的成就,以及他们的政绩被广泛传播。
“讵敢矜前政,徒知偃下风”表明了诗人谦逊的态度,不敢夸耀自己的政绩,只是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风气。最后,“北堂留衣锦,西巘峻维嵩。休逸檐梢月,荣归浪衬虹”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美好归宿,北堂留有衣锦还乡的荣耀,西山峻岭如同嵩山般雄伟,休憩在檐下的月光下,荣归时如同彩虹般绚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向往,体现了其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志趣。
离筵莫怆且同欢,共贺新恩拜旧官。
屈就商山伴麋鹿,好归芸阁狎鹓鸾。
落星石上苍苔古,画鹤厅前白露寒。
老监姓名应在壁,相思试为拂尘看。
都子新歌有性灵,一声格转已堪听。
更听唱到嫦娥字,犹有樊家旧典刑。
三百六旬今夜尽,六十四年明日催。
不用叹身随日老,亦须知寿逐年来。
加添雪兴凭毡帐,消杀春愁付酒杯。
唯恨诗成君去后,红笺纸卷为谁开。
檐前微雨歇,池上凉风起。
桥竹碧鲜鲜,岸移莎靡靡。
苍然古苔石,清浅平流水。
何言中门前,便是深山里。
双僮侍坐卧。
一杖扶行止。
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
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
此外更何思?
市朝心已矣!
两朱阁,南北相对起。
借问何人家,贞元双帝子。
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飖飞上天。
第宅亭台不将去,化为佛寺在人间。
妆阁伎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
花落黄昏悄悄时,不闻歌吹闻钟磬。
寺门敕榜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馀。
青苔明月多闲地,比屋疲人无处居。
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平人几家地。
仙去双双作梵宫,渐恐人间尽为寺。
何处感时节,新蝉禁中闻。
宫槐有秋意,风夕花纷纷。
寄迹鸳鹭行,归心鸥鹤群。
唯有王居士,知予忆白云。
何日仙游寺,潭前秋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