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老投冠去学禅,堂堂一鼓阵无前。
平生老伴唯均父,马病涂穷不著鞭。
璧老投冠去学禅,堂堂一鼓阵无前。
平生老伴唯均父,马病涂穷不著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长者放弃官职,遁入佛门的情景。首句“璧老投冠去学禅”,以“璧老”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这位年长者的决绝与智慧,他选择远离尘嚣,投身于禅修之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接下来,“堂堂一鼓阵无前”,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这位禅者的修行之路比作勇猛无畏的冲锋,暗示其在精神追求上的坚定与勇往直前。
“平生老伴唯均父”,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对这位禅者的尊敬与怀念,强调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这里的“均父”可能是指禅者的父亲,也可能泛指在修行路上共同砥砺前行的师友,体现了禅者在人生道路上的伴侣和支持。
最后一句“马病涂穷不著鞭”,以马匹生病、道路艰难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在修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禅者也不再需要鞭策,因为他已经达到了内心的自由与平静,不再为外在的束缚所困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禅者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其在追求精神解脱过程中的坚定与智慧,以及在面对困难时的超然态度。诗中充满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我修养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圣治无为德泽长,丰年降福自穰穰。
腊前密雪昭和畅,天际同云布渺茫。
玉屑瑶花应作瑞,赤麟丹凤谩称祥。
庙堂何幸陪芳躅,思竭微忠日赞襄。
阳春有晖,泛在物表。寸草承之,弗间其小。
春晖熙熙,彼草离离。区萌就质,芃芃茂斯。
诗人载歌,悉物之情。子于父母,恩莫与京。
亲恩之大,春阳之溥。子心如草,肤寸思补。
爰搆重屋,以奉父母。以介眉寿,其乐吁吁。
旨甘滫澻,奉亲之常。寸草之微,那报春阳?
孝子爱日,孝子养志。敬亲之枝,勿蹈非礼。
扬亲之誉,悠久不已。是谓可报,寸草春晖。
万一攸在,吾祈与归。
菜甲封泥,桃英怯冻,浅寒尚浓。
正小窗深掩,暮云低密,颓垣半露,残雪玲珑。
冷逼单衣,愁欺倦枕,暗度一番花信风。
年光在、但尘襟耿耿,镜鬓匆匆。十年旧梦无踪。
算何异、天涯随转蓬。
甚愔愔坊陌,灯宵闲过,沉沉烟雨,酒兴谁同。
鸟已春声,人犹旧感,点检芳菲前事空。
莺花好,更明年此际,何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