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馆深居寂寞滨,千岩浓翠湿无尘。
筑台一日临风雨,驱石中宵使鬼神。
潭上昼游鱼听瑟,花间春醉鸟衔巾。
山灵不是藏真境,留待云栖学道人。
仙馆深居寂寞滨,千岩浓翠湿无尘。
筑台一日临风雨,驱石中宵使鬼神。
潭上昼游鱼听瑟,花间春醉鸟衔巾。
山灵不是藏真境,留待云栖学道人。
这首元代张翥的诗《犀山凝翠台为上清道士刘伯达题》描绘了一处远离尘嚣的仙人居所,位于山崖之滨,四周被千重翠峰环绕,环境清幽,仿佛被浓密的绿色浸润,连尘埃都难以侵入。诗人描述了筑台的艰辛,暗示着即使是风雨如磐的夜晚,道士也坚持不懈地驱石造就这非凡之地。
白天,诗人游历潭边,听见鱼儿在清澈的水中似乎随着瑟音起舞;春天花开之际,他沉醉于美景中,甚至幻想鸟儿会衔着他的头巾,寓意着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最后,诗人感慨山灵并非隐藏真正的仙境,而是特意保留给像刘伯达这样的修道之人,让他们在此寻求内心的宁静和道法的领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对道士修行生活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教追求超脱境界的理解。
我忆弦歌武城宰,流风馀韵今安在。
卓哉吕侯英妙年,碧梧翠竹何娟娟。
却金海隅光使节,寒露玉壶浸霜月。
牛刀小试鸣南州,长天雕鹗横高秋。
丹诚烱烱慈仁父,反风灭火并伏虎。
琴堂有教肃簪裾,犴狱虽设期空虚。
南邻北里童与冠,含哺鼓腹相泮涣。
春郊桑柘涨丛丛,秋原禾黍迷西东。
邻封野人拜佳政,乐与舆人共涵泳。
桃李阴阴清昼长,牙签玉轴森琳琅。
列圣群贤屹相向,蓍龟指南如视掌。
河海何曾择细流,泰山固不辞土壤。
百尺竿头事若何,濯缨一曲沧浪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