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亭邀青山,眷此幽意深。
十年废扫除,木拱竹成林。
客来眼生翳,不惜斤斧寻。
丁丁度馀响,几席延嵚崟。
一掌开平川,双鬟出高岑。
初疑白日晦,坐顷失繁阴。
虚壁荡晴影,耿耿明衣襟。
是时菊花节,悠然副登临。
残霞映夕酌,幽籁随清吟。
人情异晨夕,山色无古今。
世间诸法空,通塞本由心。
勉挥金宝剑,勿使茅苇侵。
筑亭邀青山,眷此幽意深。
十年废扫除,木拱竹成林。
客来眼生翳,不惜斤斧寻。
丁丁度馀响,几席延嵚崟。
一掌开平川,双鬟出高岑。
初疑白日晦,坐顷失繁阴。
虚壁荡晴影,耿耿明衣襟。
是时菊花节,悠然副登临。
残霞映夕酌,幽籁随清吟。
人情异晨夕,山色无古今。
世间诸法空,通塞本由心。
勉挥金宝剑,勿使茅苇侵。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郭印在九月重阳节与友人一同游览丰乐院翠围亭,眼前竹树茂密,遮挡了青山的美景。他决定邀请僧人修剪竹木,以便让青山重新显现。这个过程富有诗意,"丁丁度馀响"描绘了砍伐声回荡,"一掌开平川,双鬟出高岑"形象地写出竹木渐次分开,青山若隐若现。诗人感叹自然之美如白日晦暗后重现,阳光洒落,使得衣襟明亮。此时菊花盛开,为登高增添了节日气氛。他们饮酒赋诗,享受着时光的流转和山色的永恒,认识到世间万物皆空,心境的通达或闭塞取决于个人心念。最后,诗人提醒自己要珍惜当下,不让世俗纷扰侵扰这片宁静。整首诗寓景于理,展现了诗人超脱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