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萧萧不肯住,天寒云愁光景昏。
桃李红白春风面,有恨无言空泪痕。
山雨萧萧不肯住,天寒云愁光景昏。
桃李红白春风面,有恨无言空泪痕。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忧郁情怀。开篇“山雨萧萧不肯住,天寒云愁光景昏”两句,通过连绵不断的山雨和阴冷的天气,营造出一种压抑而又迷茫的情境。这里的“山雨”、“天寒”与“云愁”共同构建了一幅自然界的低沉画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接下来的“桃李红白春风面,有恨无言空泪痕”两句,则是对春日景象的描写,但这春色并未带来欢愉,而是伴随着难以言说的哀伤。桃李之花本应是生机勃勃的象征,此处却因为“有恨无言”,而显得苍白且带有一种孤独感。而“空泪痕”则更深化了这种情绪,泪水虽然没有明说,但留下的“痕”却是内心痛苦的印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深藏不露的情感世界。诗人借助外在环境的描摹,抒发了自己的哀愁与无奈,是一曲无声的悲歌。
蓦地流光惊换,画阑一带,烟柳初齐。
乍暖轻寒,庭院尽日帘垂。
送愁来、数声啼鸟,牵梦去、几树游丝。
忆当年,情含宝帐,未解春思。堪悲。
盈盈极目,几多江水,隔若天涯。
恨结丁香,也应还、自怪香綦。
漫思量、花前旧约,空怊怅、虚负芳期。
又谁知,夜窗魂断,晓镜低眉。
星斗欲没天风高,天际莽莽驱银涛。
乾坤万里一瞬耳,赤脚沧海蹂灵鳌。
东南一角特奇特,上见明光下昏黑。
忽然明处若有山,卑如牛卧青翠斑。
又若长城跨河套,蛰龙起伏相迥环。
陡看腾跃气勃发,大火烧出冻云窟。
如何十丈胭脂红,才向明处转沦没。
渐看高处清烟埃,豁达一线天光开。
下俯群山尽培塿,略如衡几惟徂徕。
群山缕缕白云出,狂驰相遇化为一。
起者辄合驰益驰,白玉莹洁交地维。
仰视天空迥晴碧,上下殊绝生狐疑。
世人传语苦不实,我欲淩虚一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