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番相望两年馀,度度书来有壮图。
安已弹筝思海道,武空鸣剑说伊吾。
公閒未久骑鲸去,我远先惭倩雁无。
宿草不知秋几度,衰年何计奠生刍。
江番相望两年馀,度度书来有壮图。
安已弹筝思海道,武空鸣剑说伊吾。
公閒未久骑鲸去,我远先惭倩雁无。
宿草不知秋几度,衰年何计奠生刍。
这首挽诗《九江朱长卿挽诗(其二)》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联“江番相望两年馀,度度书来有壮图。”描绘了两人相隔江水,遥相思念的情景。诗人回忆起过去两年间,对方频繁寄来的书信中充满了雄心壮志和远大理想,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颔联“安已弹筝思海道,武空鸣剑说伊吾。”进一步展现了逝者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他或是在弹筝时思绪飘向遥远的海道,或是手持宝剑,谈论着伊吾之地的故事,这些细节生动地勾勒出逝者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形象。
颈联“公閒未久骑鲸去,我远先惭倩雁无。”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离世的惋惜与哀痛。逝者在短暂的闲暇之后,如同骑鲸般离开了人世,而诗人自己却因距离遥远,无法亲自表达哀思,只能遗憾地感叹连传递哀思的使者——雁也无法找到。
尾联“宿草不知秋几度,衰年何计奠生刍。”则抒发了诗人对逝者长久离世的感慨以及对如何寄托哀思的无奈。逝者墓上的野草不知经历了多少个秋天,而自己已是年老体衰,不知道如何才能以生刍(一种祭祀用的草)的形式,表达对逝者的悼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情厚谊,以及面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与哀愁,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笑平生幻惑,遇牢落,物华秋。
对世路羊肠,人心虿尾,刚变为柔。
纷纭战酣白蚁,向槐檀、影里觅封侯。
一觉黄粱未熟,百年光景都休。推求。
往古来今,成底事,尽何楼。
勘富贵浮云,功名画饼,身世浮沤。
分明眼底见假,便一刀、两段不随流。
跃出迷津欲浪,月明沧海归舟。
君实园中,尧夫窝内,独乐正同安乐。
维水泱泱,予怀渺渺,西望每思伊洛。
草色随车,花香袭屦,风景至今犹昨。
被杜鹃、啼破天津,便觉市朝萧索。
谁复见、万古龙门,三春桃浪,冲岸紫鳞争跃。
月到风来,水流山在,安得二贤同酌。
心上经纶,鉴中治乱,叹息九原难作。
笑红尘、逐利争名,总是蝇头蜗角。
林卧苦泥雨,忧来不可绝。
掀帷望天际,春风吹木末。
飞萝散成雾,细草绿如发。
念子独高世,南山修隐诀。
抚弄无弦琴,招邀青天月。
神安形不彫,迹高行自洁。
思之不可见,饥渴何由歇。
愿为鸾鹄翔,南游拂松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