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石何凿凿,渤潏涌山脚。
含虚光可鉴,倒影壁如削。
瀰漫到前溪,支脉通远壑。
白龙乃神物,胡此恋一勺。
势能为霖雨,力可兴雷雹。
上天未有命,兹焉缩头角。
应防困蝼蚁,泥蟠讵敢跃。
菹醢曾是忧,豢养殊非乐。
亦如君子道,出处贵先觉。
吾生苦迁谪,未免郡政缚。
偶来泉畔坐,感兴题秋箨。
斗薮缨上尘,试就清涟濯。
聊将一掬水,洗我面惭怍。
日暮不忍归,风埃满城郭。
崖石何凿凿,渤潏涌山脚。
含虚光可鉴,倒影壁如削。
瀰漫到前溪,支脉通远壑。
白龙乃神物,胡此恋一勺。
势能为霖雨,力可兴雷雹。
上天未有命,兹焉缩头角。
应防困蝼蚁,泥蟠讵敢跃。
菹醢曾是忧,豢养殊非乐。
亦如君子道,出处贵先觉。
吾生苦迁谪,未免郡政缚。
偶来泉畔坐,感兴题秋箨。
斗薮缨上尘,试就清涟濯。
聊将一掬水,洗我面惭怍。
日暮不忍归,风埃满城郭。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山水景观,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和超然物外的向往。
开篇“崖石何凿凿,渤潏涌山脚”两句,设定了一个雄伟峻峭的山水景象。岩石如刀削般立于溪畔,溪水奔腾,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动态美。
接着,“含虚光可鉴,倒影壁如削”进一步描绘了岩石与水面之间奇妙的关系。水中映射出山岩的倒影,与实际的岩壁相得益彰,显得格外清晰,如同镜子一般。
“瀰漫到前溪,支脉通远壑”两句,诗人眼中的溪流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景色,还延伸至远处的山谷,形成了一种空间上的广阔感。
“白龙乃神物,胡此恋一勺”这里的“白龙”或许指的是泉水,或是某种特定的自然现象。诗人将其视为神秘之物,对其产生了浓厚的情感。
“势能为霖雨,力可兴雷雹”则描写了这股力量的强大,它足以引发风雨和雷鸣,这不仅是对自然力的赞美,也可能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某种渴望或是不满。
“上天未有命,兹焉缩头角”表达了一种无奈与顺从,似乎在说尽管没有天命,但还是要低头屈服于现实之中。
紧接着,“应防困蝼蚁,泥蟠讵敢跃”则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警示,诗人提醒自己不要被世俗的烦恼所困,不要因为渺小而不敢有所作为。
“菹醢曾是忧,豢养殊非乐”两句表达了对过往忧愁的回忆以及对于某种生活状态的不满和无奈。
“亦如君子道,出处贵先觉”则转向哲学层面,提出了一种人生态度,即像君子般的行为准则,要在行动上有所觉悟和抉择。
“吾生苦迁谪,未免郡政缚”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不自由和束缚感受,这可能是出于仕途上的种种限制和无奈。
“偶来泉畔坐,感兴题秋箨”则是一种放松心情的行为,坐在泉边,写下这首诗,是一种对自然的感应,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抒发。
“斗薮缨上尘,试就清涟濯”两句描绘了一幅诗人洗涤尘埃、净化心灵的情景。
最后,“聊将一掬水,洗我面惭怍。日暮不忍归,风埃满城郭”则是对这次短暂的自然之旅的总结和感慨。诗人用泉水洗脸,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清洁和忏悔。随后,日落时分,不忍心离开这个地方,但周围环境已经被尘土所充斥,这可能暗示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逃避心理。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思考。
斗杓复建寅,生意回枯朽。
轻红点槛桃,新绿上堤柳。
俯仰八纮间,融融煖如酒。
感此念故人,天涯离别久。
忆昔初见君,论交期皓首。
云泥一朝异,曾不念携手。
雁飞必呼群,莺鸣亦求友。
物性尚如斯,君心何独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