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由来住远郊,箪瓢谁识是英曹。
陶潜未得寻归计,杨子元能作解嘲。
尽放阴阳催日驭,且收风月入霜毫。
嗟嗟州县劳生客,千里关山马骨高。
大隐由来住远郊,箪瓢谁识是英曹。
陶潜未得寻归计,杨子元能作解嘲。
尽放阴阳催日驭,且收风月入霜毫。
嗟嗟州县劳生客,千里关山马骨高。
这首元代曹伯启的《己丑冬和杨塘徐改之(其一)》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大隐士形象。首句“大隐由来住远郊”暗示了主人公选择偏远之地过着隐居生活,不求闻达。次句“箪瓢谁识是英曹”进一步强调他的淡泊名利,即使是简朴的生活方式也无人能识其真正才德。
诗人以陶潜自比,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陶潜未得寻归计”流露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然而,他也能自我宽慰,以杨子(杨朱)的哲学来化解困境,通过“杨子元能作解嘲”展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洒脱态度。
“尽放阴阳催日驭,且收风月入霜毫”两句,将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与文人墨客的创作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文学创作的热情。最后,“嗟嗟州县劳生客,千里关山马骨高”则以感叹结尾,揭示出州县官员们的艰辛劳碌,与前文的大隐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羡慕。整首诗寓言深刻,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绛狗鸣空朱虎攫,神焦鬼烂不堪虐。
自嗟笔力无韩豪,不敢谗风干鼎镬。
闻说祥符物外臣,能将念力苏罢民。
挽出洞天肩未息,飞云驱雨已生春。
曹侯德我诗如洗,无乃采葑遗下体。
当知此雨非人功,政赖曹溪浩无底。
君看连天六日阴,檐声夜和蓬窗吟。
羲和知师今日去,自行天上约秋霖。
天目之水停山椒,汇为双溪霅与苕。
先生苕上结邻好,远得径山中洞霄。
浮图道人支若永,赤城黄冠陆修静。
前山后山松柏帏,七盘九盘龙虎鼎。
山前篮舁过者谁,不是长须谢灵运。
此游已恨失春期,更待清和闲昼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