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回廊宛转通,到来层构耸壶中。
讨源每以初艰致,得趣因之转不穷。
座挹山光将水态,窗延秋月与春风。
凭高望远真空阔,正藉岩枝护郁葱。
窈窕回廊宛转通,到来层构耸壶中。
讨源每以初艰致,得趣因之转不穷。
座挹山光将水态,窗延秋月与春风。
凭高望远真空阔,正藉岩枝护郁葱。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自然美景环绕中的环碧楼。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楼阁的巧妙布局和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交融。
首句“窈窕回廊宛转通”,描绘了楼内曲折蜿蜒的回廊,暗示着楼阁内部结构的精巧与复杂。接下来,“到来层构耸壶中”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楼阁比作倒置的壶,形象地展示了楼阁的层次感和高度,同时也体现了建筑的雄伟壮观。
“讨源每以初艰致,得趣因之转不穷”两句,表达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诗人认为,面对最初的困难,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能够获得乐趣,并且这种乐趣是无穷无尽的。这不仅是对建筑探索过程的描述,也暗含了对人生追求的哲思。
“座挹山光将水态,窗延秋月与春风”描绘了环碧楼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无论是坐在室内欣赏窗外的山光水色,还是透过窗户感受四季变换的月色与春风,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最后,“凭高望远真空阔,正藉岩枝护郁葱”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环碧楼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优势。站在高处远眺,视野空旷开阔;周围的岩石枝叶为这座楼阁提供了自然的庇护,使得其更加生机勃勃。这两句不仅赞美了环碧楼的地理位置,也寓意了人在自然怀抱中得到的宁静与舒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环碧楼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濯足洞庭波,秋高翠增岳。
美人渺何在,使我怀抱恶。
悠悠江湖深,坐阻关山邈。
采兰亦寄之,终朝不盈握。
秋色一夜改,白露漙苍苇。
冠屦变凄清,如濯沧浪水。
慢肤素多汗,执热结成滓。
振衣得新凉,俨若侍君子。
起观庭中花,露叶耿烟蕊。
景物但可人,溪山即吾里。
浮生驹过隙,百年一瞬耳。
惟有古圣贤,高名在毫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