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岝崿既崄巇,触石辄芊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闾何晻蔼,明堂秘灵篇。
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岝崿既崄巇,触石辄芊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闾何晻蔼,明堂秘灵篇。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象和神圣气息。"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两句以宏伟的笔触勾勒出泰山雄伟的轮廓,它如同一位巍峨的巨人直插云霄,给人以不可一世之感。
"岝崿既崄巇,触石辄芊绵"中,"岝崿"等字眼用来形容山石的险峻和参差不齐,而"触石辄芊绵"则表达了登山者在崎岖山路上所体验到的艰难与挑战。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神圣之地的敬仰。"登封"可能指的是古代帝王到泰山进行封禅仪式以示尊崇,而"降禅藏肃然"则是诗人在体验了泰山的伟大之后,内心的平静与庄重。
最后,"石闾何晻蔼,明堂秘灵篇"两句中,"石闾"描绘的是通向神圣之地的道路,而"明堂秘灵篇"则隐喻着泰山蕴含的深远玄妙,仿佛有着不为人知的奥秘等待发掘。
整首诗通过对泰山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这一中国文化中圣山的崇敬之情。
不知玄武湖中,一瓢春水何人借。
裁冰剪雨,等闲占断,桃花春社。
古阜花城,玉龙盐虎,夕阳图画。
是东风吹就,明朝吹散,又还是、东风也。
回首当时光景,渺秦淮、绿波东下。
滔滔江水,依依山色,悠悠物化。
璧月琼花,世间消得,几多朝夜。
笑乌衣、不管春寒,只管说、兴亡话。
有生能几何,避乱不谋夕。
联翩二三子,晚步纵所适。
田野无人声,牛羊断归迹。
时看墟曲中,寒烟袅修碧。
雍雍南飞雁,北信杳难觅。
不知二圣君,泫然泪沾臆。
小臣真虮虱,持颠顾何力。
残腊行当除,青阳来已逼。
衰骸分填壑,公辈宜强食。
蓬莱三神山,横绝巨鳌背。
鳌倾海水动,一峰失所在。
飞来大江中,盘礡几千载。
化为金山居,龙象错朱贝。
夙昔爱山水,江湖不暂忘。
君前或剖竹,匏系古维扬。
隐然绝胜地,旦旦遥相望。
不意二君子,招携一苇航。
高攀蹑云梯,阔视皦溟涨。
潮来隐天地,万里捲白浪。
波清云汉净,澄澈迷下上。
更深月正中,山影杳无象。
蛟鼍四面穴,形势三洲壮。
融结既难穷,丹青殊莫状。
苏侯韵高远,邵子雅趋尚。
奇观极无边,幽等端未放。
浮生阅流水,清晨造方丈。
毕景趣言归,侵星摇两桨。
君家有美竹,绕庐千百个。
种时意虑深,别后年华过。
颜色日益新,根本久已播。
石间鸣溜去,烟外哀禽和。
子特何依因,兹焉辜啸卧。
慈亲齿发暮,学宦非敢惰。
风云乖会遇,羽翼顿摧挫。
遗经极精究,收功若计课。
怀策游钜公,鲠语几喙唾。
忍腹大穷归,离魂费招些。
予尝欲论荐,身微蚁在磨。
藉令或指擿,声名屡自堕。
吾师天下贤,黠羌久未破。
屈礼致豪英,隽材多将佐。
古来死恩士,乃是翳桑饿。
况子挟所能,何门不惊坐。
丈夫感气义,岂肯类市货。
行矣勿栖迟,曷日祖车轪。
忆竹夙有尚,直节无染涴。
勉哉困益坚,持之以为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