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挟愁来,一岁一相侵。
引手掬秋意,浩旷不可寻。
胡为愁因依,苍然与之深。
得非缠缚怀,乘此萧飒音。
倾膏入尘缘,迫使煎其心。
静思了能悟,百虑澄孤襟。
君看中天月,万里云无阴。
西风挟愁来,一岁一相侵。
引手掬秋意,浩旷不可寻。
胡为愁因依,苍然与之深。
得非缠缚怀,乘此萧飒音。
倾膏入尘缘,迫使煎其心。
静思了能悟,百虑澄孤襟。
君看中天月,万里云无阴。
这首清代诗人丁蓉绶的《感秋》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触。首句“西风挟愁来,一岁一相侵”,以西风带起愁绪,暗示季节更替引发的情感波动。诗人伸手去捕捉秋天的意境,却感到“浩旷不可寻”,流露出对秋意深远的感叹。
接下来,“胡为愁因依,苍然与之深”表达了诗人不解为何愁绪会如此深沉地附着于自己,仿佛被秋天的苍茫所牵引。诗人进一步反思,认为这愁绪或许是内心深处的忧虑被外在环境所触发,如同“倾膏入尘缘,迫使煎其心”。
然而,诗人在静思后明白,这些忧虑不过是过眼云烟,通过“静思了能悟,百虑澄孤襟”,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认识到即使外界风云变幻,内心应保持澄明。“君看中天月,万里云无阴”以明亮的月亮象征内心的清明,即使万里乌云蔽日,抬头望去,仍有皓月当空,寓意心境的豁达与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秋景的描绘和自我情感的剖析,展现了诗人从愁苦到领悟的过程,体现了清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