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陲古镇雄,土俗亦唐风。
边候年催箭,遥天月似弓。
干戈分禁旅,控制接云中。
细柳新营舍,精严面面同。
西陲古镇雄,土俗亦唐风。
边候年催箭,遥天月似弓。
干戈分禁旅,控制接云中。
细柳新营舍,精严面面同。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时期边疆重镇的壮丽景象与军事布局。诗人玄烨以“西陲古镇雄,土俗亦唐风”开篇,点明了此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其文化与唐代的紧密联系。接下来,“边候年催箭,遥天月似弓”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边防的紧张局势和夜晚边塞的壮阔景色。
“干戈分禁旅,控制接云中”则进一步描绘了军队的部署与边防的严密控制,暗示了这里不仅是军事重地,也是国家防御体系的关键节点。“细柳新营舍,精严面面同”最后两句,通过“细柳”这一意象,不仅指出了新建的营舍,也暗含了“细柳营”的典故,象征着军队的纪律严明和训练有素,整个营地呈现出整齐划一的景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疆古镇的描绘,展现了清朝边防的强盛与军事力量的威严,同时也体现了对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的重视。
历阳望姑熟,抚掌衣带隔。
却瞻天门山,落日一双碧。
不如云中鸟,自在鼓两翼。
冠裳漫羁绁,发绿今已白。
功名随浮烟,所得乃禄食。
天兵下安南,獠穴须灭迹。
腾山吼豺虎,跨海轰霹雳。
杀气暗南溟,万古一洗涤。
借令伏波在,缩手定叹息。
男儿逢此时,弗往荷矛戟。
胡为守文法,铢铢较朝夕。
终当解官去,大舰挂长席。
乘风捲云涛,载月奏玉笛。
不作凌烟人,犹为钓鳌客。
谁能对乡关,跬步归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