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来送别,帐酒临行阡。
露繁秋色慢,气怆蟪声煎。
雁渡章华国,叶乱洞庭天。
复有向隅泪,中肠皆涕涟。
但愿千丈松,结景云之峰。
山高日华早,枝多风彩重。
我还爱芳杜,群住揖骊龙。
故人来送别,帐酒临行阡。
露繁秋色慢,气怆蟪声煎。
雁渡章华国,叶乱洞庭天。
复有向隅泪,中肠皆涕涟。
但愿千丈松,结景云之峰。
山高日华早,枝多风彩重。
我还爱芳杜,群住揖骊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吴均在南北朝时期与亲故分别时的复杂心情。首联“故人来送别,帐酒临行阡”,开篇即点明了离别的场景,朋友前来送别,宴席上洒满离别的酒香,预示着即将踏上旅途的不舍。颔联“露繁秋色慢,气怆蟪声煎”,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渲染出离别时的凄凉氛围,露珠繁密,秋天的景色显得缓慢而沉重,蟪蛄的叫声更是增添了几分悲凉。
颈联“雁渡章华国,叶乱洞庭天”,以大雁南飞和落叶纷飞的形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章华国和洞庭天则是广阔的背景,更显出离别的孤独与辽阔。尾联“复有向隅泪,中肠皆涕涟”,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即使强颜欢笑,内心深处的泪水也无法抑制,情感真挚动人。
最后两联“但愿千丈松,结景云之峰。山高日华早,枝多风彩重。我还爱芳杜,群住揖骊龙。”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希望像千丈松一样坚韧不拔,即使身处云峰之上也能保持自我。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即便分别,心中的友谊如同骊龙般珍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离别的哀愁,也有对未来的憧憬,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牛羊散平楚,落日汉家营。
龙*虎掷何处,野蔓*荒城。
遥想朱旗回指、万里风云奔走,惨澹五年兵。
天地入鞭*,毛发懔威灵。
一千年,成皋路,几人经。
长河浩浩东注,不尽古今情。
谁谓麻池小竖,偶解东门长啸,取次论韩彭。
慷慨一尊酒,胸次若为平。
中语,为之赋仙人词,今载於此。
梦入云山宫阙幽。
鸾?
同侣鸳凤流。
桂月竟夜光不收。
世俗扰扰成嚣湫。
醉飞星驭鞭金虬。
八仙浪迹追真游。
龟玉笙蹄四十秋。
摩霄注壑须人求。
觅剑如或笑刻舟。
阳燧非无鹿里俦。
元鼎以来虚昆丘。
东井徒劳冠带修。
松餐竹饮度蜃楼。
嵩顶坐笑垂直钩。
只应惭愧刘幽州。
又题知音者无惜留迹。
云山有宫阙,浩荡玉华秋。
何年鸾?
同侣,清梦入真游。
细看诗中元鼎,似道区区东井,冠带事昆丘。
坏壁碗风雨,,醉墨失蛟虬。
问诗仙,缘底事,愧幽州。
知音定在何许,此语为谁留。
世外青天明月,世上红尘白日,我亦压嚣湫。
一笑拂衣去,嵩顶坐垂钩。
前诸刹,因过少姨祠,遂周行廊庑,得古仙人词於壁间。
然其首章,直挺有烈丈夫语气,其死而不忘,盖无疑,其能道此语亦无疑。
观者不当以文体古今之变而疑仙语也。
噫,仙山而世人莫之识也。
予三人者,乃今见之,夫岂偶然哉。
再拜留迹,以附知音者之末云。
浑源雷渊题。
《水调歌头 庚辰六月,游玉华谷,回过少姨庙》【元·元好问】中语,为之赋仙人词,今载於此。梦入云山宫阙幽。鸾?同侣鸳凤流。桂月竟夜光不收。世俗扰扰成嚣湫。醉飞星驭鞭金虬。八仙浪迹追真游。龟玉笙蹄四十秋。摩霄注壑须人求。觅剑如或笑刻舟。阳燧非无鹿里俦。元鼎以来虚昆丘。东井徒劳冠带修。松餐竹饮度蜃楼。嵩顶坐笑垂直钩。只应惭愧刘幽州。又题知音者无惜留迹。云山有宫阙,浩荡玉华秋。何年鸾?同侣,清梦入真游。细看诗中元鼎,似道区区东井,冠带事昆丘。坏壁碗风雨,,醉墨失蛟虬。问诗仙,缘底事,愧幽州。知音定在何许,此语为谁留。世外青天明月,世上红尘白日,我亦压嚣湫。一笑拂衣去,嵩顶坐垂钩。前诸刹,因过少姨祠,遂周行廊庑,得古仙人词於壁间。然其首章,直挺有烈丈夫语气,其死而不忘,盖无疑,其能道此语亦无疑。观者不当以文体古今之变而疑仙语也。噫,仙山而世人莫之识也。予三人者,乃今见之,夫岂偶然哉。再拜留迹,以附知音者之末云。浑源雷渊题。
https://shici.929r.com/shici/BxAfTn.html
汉水方城,今古道、几回投迹。
留滞久、浩歌狂醉,此心谁识。
渭北清光摇草树,故人对酒相应识。
记雨窗、相对话离忧,秋风夕。
风月笛,烟霞屐。
身易老,时难得。
鸟飞天不尽,野春平碧。
我梦秦东亭上饮,举头但见长安日。
便与君、重结入关期,明年必。
儿女篮舆,田舍老盆,随意林壑。
三重屋上黄茅,赖是秋风留著。
旧家年少,也曾东抹西涂,鬓毛争信星星却。
岁暮日斜时,尽栖迟零落。
如昨。
青云飞盖追随,倾动故都城郭。
叠鼓凝笳,几处银屏珠箔。
梦中身世,只知鸡犬新丰,西园胜赏惊还觉。
霜叶晚萧萧,满疏林寒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