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下漙漙,篱花近苑看。
叶带三秋色,枝淩九月寒。
泛香惟载酒,扶寿不须丹。
种处宜潭水,簪时称鹖冠。
幽人盈握采,仙客代粮餐。
荏苒思三径,参差老一官。
白露下漙漙,篱花近苑看。
叶带三秋色,枝淩九月寒。
泛香惟载酒,扶寿不须丹。
种处宜潭水,簪时称鹖冠。
幽人盈握采,仙客代粮餐。
荏苒思三径,参差老一官。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白露纷飞,篱笆旁的菊花与皇家花园相近的景象。诗人通过“叶带三秋色,枝淩九月寒”这两句,巧妙地将季节的变换与自然界的物候变化融合在一起,既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又蕴含着生命的坚韧。接着,“泛香惟载酒,扶寿不须丹”两句,以饮酒赏菊的方式,表达了对长寿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种处宜潭水,簪时称鹖冠”则进一步描绘了菊花生长的环境与佩戴的场合,潭水的清幽与鹖冠的雅致,共同营造出一种高洁脱俗的氛围。最后,“幽人盈握采,仙客代粮餐”两句,通过“幽人”与“仙客”的形象,展现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与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海上春欲暮,楼头花满林。
一樽风雨夕,千古幽期心。
平旦忽惆怅,怆然惜离襟。
踟蹰歌白雪,留赠比黄金。
十日不尽欢,临岐徒悲吟。
举目望霄汉,浮云蔽重阴。
沧洲渺何许,春水洪涛深。
此别非万里,无时间徽音。
以我子猷船,期君安道琴。
毋为叹白发,岁晚重招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