讶铜街转处,银井湾头,闻盈盈雾髻烟鬓。
又被斜风,捲来微霰,越与明妆相衬。
絮袅裙拖,雪沾妆阁。行来将近。
想怜他、轻软纤松,故把淩波偷印。
谁念邻家楼上,有他乡狂客,阑干凭损。
枉目断瑶阶,难递飞琼音信。料孤馆只晚寒成阵。
况是归期无准。偏戏弄、墙外花梢,摇落一庭新粉。
讶铜街转处,银井湾头,闻盈盈雾髻烟鬓。
又被斜风,捲来微霰,越与明妆相衬。
絮袅裙拖,雪沾妆阁。行来将近。
想怜他、轻软纤松,故把淩波偷印。
谁念邻家楼上,有他乡狂客,阑干凭损。
枉目断瑶阶,难递飞琼音信。料孤馆只晚寒成阵。
况是归期无准。偏戏弄、墙外花梢,摇落一庭新粉。
这首《望湘人·寓楼微雪咏隔垣所见》描绘了一幅在微雪中寓楼远眺的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首先,“讶铜街转处,银井湾头,闻盈盈雾髻烟鬓。”诗人以“铜街”、“银井”等富有质感的词汇,勾勒出一片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而“盈盈雾髻烟鬓”则生动地描绘了远处女子的轻盈身影,仿佛雾气中的仙子,给人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感觉。
接着,“又被斜风,捲来微霰,越与明妆相衬。”斜风卷起的微霰,与女子的明妆相互映衬,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场景一种诗意的氛围。这里的“明妆”既指女子的妆容,也暗喻了她内心的明亮与纯净。
“絮袅裙拖,雪沾妆阁。”“絮袅”形容雪花轻柔地飘落,与女子的裙摆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柔而静谧的美。“雪沾妆阁”则进一步强调了雪与女子之间的和谐关系,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份纯净所覆盖。
“行来将近。想怜他、轻软纤松,故把淩波偷印。”随着脚步的接近,诗人想象着女子轻盈的步伐,如同在水面上行走,留下轻柔的痕迹。这里运用了“凌波微步”的典故,形象地表现了女子的优雅与轻盈。
“谁念邻家楼上,有他乡狂客,阑干凭损。”诗人转而思考,是否有人在邻家楼上,因这美景而触动心弦,或许是一个远方的旅人,独自凭栏,感受着这份孤独与美好。这一句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美好瞬间的共同体验。
“枉目断瑶阶,难递飞琼音信。”尽管诗人渴望与远方的景致进行心灵的交流,却只能徒然凝视,无法传递心中的情感。这里使用了“瑶阶”、“飞琼”等词语,增添了画面的浪漫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遗憾与无奈。
“料孤馆只晚寒成阵。况是归期无准。”诗人预想到,即使是在这寒冷的夜晚,远方的旅人也难以找到温暖的归宿,而自己的归期也是遥不可及。这一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漂泊无定的感慨。
“偏戏弄、墙外花梢,摇落一庭新粉。”最后,诗人通过描写墙外花朵的摇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一句以轻松的笔触收尾,却蕴含着深沉的哲思,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禁反思生命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微雪中寓楼所见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考。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引人深思。
瑶池春暖波如淀,不与红妆洗娇面。
仙娥泛月蕊宫来,催宴璚花开水殿。
麻姑满进九霞觞,金盘鲊熟芙蓉香。
歌云缓绕紫鸾管,舞飙淑洒青霓裳。
阿母嬉春淡妆束,云冠巧琢梅花玉。
酒痕凝颊呼不醒,扶上仙山雪毛鹿。
绮袍半脱露香肩,飞控不动金连钱。
天风吹梦渡弱水,含羞倦倚双婵娟。
归来笑拂龙髯席,汗湿鲛绡睡无力。
玉钩齐上水精帘,十二璚楼月光白。
吴兴画史笔如神,丹青貌得瑶池真。
刘郎自是识仙趣,看花同赏玄都春。
图中彷佛一相见,何必蓬莱问清浅。
便呼青鸟报鸾笺,蟠桃明日重开宴。
县楼三十六峰寒,王粲登临独倚阑。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
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
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