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雄图不可怀,退居蒿艾自沉埋。
门无来足荆生道,病不能锄草上阶。
自是直方违世易,况将疏懒合人乖。
无由与子同樵种,回首平林浪可柴。
当世雄图不可怀,退居蒿艾自沉埋。
门无来足荆生道,病不能锄草上阶。
自是直方违世易,况将疏懒合人乖。
无由与子同樵种,回首平林浪可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对现世的淡然与自我放逐的境遇。"当世雄图不可怀,退居蒿艾自沉埋"表明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无情弃之,与世隔绝,归隐田园,寄身于野草之间。这是一种超脱尘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
接下来的"门无来足荆生道,病不能锄草上阶"则形象地展示了诗人退隐后的孤寂与凄清。家门不再有访客的足迹,道路长满荆棘,自身又因病痛而难以整理庭院中蔓延的野草,这些景象都在强调一种被世所遗忘、自我放弃的生活状态。
"自是直方违世易,况将疏懒合人乖"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性与世界不相容的无奈,以及对他人的疏远和不合。这里"直方"指的是诗人的耿直本性,而"违世"则是这种本性的社会表现,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孤独感。
最后的"无由与子同樵种,回首平林浪可柴"则是在表达诗人对无法与他人共同劳作(樵种,即砍伐树木以种植新苗)的一种无奈,以及面对平坦而又荒凉的森林时,那份既感慨又自适的情怀。这里的"浪可柴",可能是指那些随风漂泊、无根可依的落叶,它们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命运与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隐者的视角,抒写了个人意志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以及在这样的冲突中所产生的孤独感和对现实世界的淡漠。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声,是一篇深含哲理且情感丰富的诗作。
鸡栖于埘晚山碧,两牛偃蹇万钧力。
黄钟满脰鸣相欢,歘起缘何作勍敌。
水牯败绩秋风前,穿林觳觫蹊人田。
几无将军破燕虏,适堪卫尉驾车辕。
碧眼山僧可人意,大牛小牛与穿鼻。
更须宴坐三十年,直待无鞭更无辔。
君不见吴良斋郡吏,敛板居高随掾史。
诸郎元日寿府君,觞酒谀言败人意。
口角击节五马贤,鳆鱼百辈为君赐。
又不见江左之褚渊,此鱼一尾售数千。
丈夫须发果如戟,但知堪炙宁论钱。
平生刚直卧江汉,非吴非褚何由羡。
疗饥渐台亦可悲,味比疮痂良可贱。
谓言此物不拟尝,饷我因君累十觞。
汉阴槎头推不御,徐州秃尾甘走藏。
藜苋觞中初未识,已觉盘餐惨无色。
凭君遣使更函封,莫令子羽吟头责。
邺侯家藏三万轴,牙签新若手未触。
此翁眼如九秋鹰,一过成诵不再读。
愧非玄晏独峥嵘,复愧王郎著论衡。
案头萤乾太苦相,久假不归何痴生。
开州公子好奇古,胸中宝笈森四库。
安用邺候插架书,向来借我纸上语。
频年多病百不如,准拟传书学截蒲。
还君一鸱细故尔,莫厌时时开锁鱼。
幽栖无热客,地僻自鸣蛙。
危楼一登眺,晚凉清兴赊。
疏林方寂历,恶木半槎牙。
五峰在北户,慰眼落玄花。
危樯渡洲渚,暮帆收日斜。
峦岗念徐稚,去及东吴瓜。
雪山轻几许,高士正浮楂。
南州苦牢落,秋鲈寒可叉。
愿怀张校尉,莫作贾长沙。
何繇致叩叩,翠柏故啼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