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林摇落见孤芳,销得诗人赋拒霜。
高压菊花还独步,静窥池水试新妆。
自怜衰病追欢懒,忽睹骚吟引兴长。
何必采江重比并,佳名艳色正相当。
千林摇落见孤芳,销得诗人赋拒霜。
高压菊花还独步,静窥池水试新妆。
自怜衰病追欢懒,忽睹骚吟引兴长。
何必采江重比并,佳名艳色正相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题为《次韵徐伯远木芙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独特情怀。
"千林摇落见孤芳"一句,描绘了秋风吹过树林,只留下最后一朵花的凄美场景。这里的“孤芳”指的是那唯一剩下的花,也隐喻着诗人自己的孤独和高洁。
"销得诗人赋拒霜"则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季节中,通过写诗来抵御秋风和霜冻。诗人的情感深厚,以至于能将自然界的变化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
"高压菊花还独步"一句,展现了菊花在秋天仍然傲立的姿态,虽然被重压但依旧独立自主。这里“高压”可能暗指外界的压力或是诗人内心的沉重,而“独步”则象征着坚守个性和艺术追求。
"静窥池水试新妆"描绘了一幅秋日静谧的画面,池水如镜,映射出菊花的美丽。在这宁静中,诗人仿佛在审视和体验着自然界的新装扮。
"自怜衰病追欢懒"一句流露出诗人的自哀与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衰病"暗示了诗人身体或精神上的不适,而“追欢懒”则表达了他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热情的保留。
"忽睹骚吟引兴长"这里,“忽睹”意味着突然之间,诗人的心中涌起了激昂的情感,而“骚吟”则是指古代文人墨客们在山林间吟咏的盛况。诗人通过这种方式来延续自己的创作热情。
"何必采江重比并,佳名艳色正相当"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过度修饰和比较的反思。这里“采江”可能指的是借用自然界的元素来装饰诗文,“重比并”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频繁使用夸张的比喻或排比手法。而“佳名艳色正相当”表明了对于真正美好的名字和颜色的赞赏,暗示着对质朴而真挚艺术追求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反映出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观念。
波有颓澜,渴无冷镬,谁言制邑为难。
汾阳善政,史在笑谈间。
三载刑清讼简,官事辨、俗阜民安。
帘垂画,焚香宴坐,犹得半清闲。
西风,催入觐,声驰当道,名达朝端。
任锦溪溪上,卧辙攀辕。
从此燕辕北去,好官样、留与人看。
扁舟稳,图书外,惟有月俱还。
东阳四载,但好事、一一为民做了。
谈笑半闲风月里,管甚讼庭生草。
瓯茗炉香,菜羹淡饭,此外无烦恼。
问侯何苦,自饥只要民饱。
犹念甘旨相违,白云万里,不得随昏晓。
暂舍苍生归定省,回首又看父老。
听得乖崖,交章力荐,道此官员好。
且来典宪,中书还二十四考。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
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
吹香弄碧。
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
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
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
今回记得。
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
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沈云别浦。
又何苦扁舟,青衫尘上。
客里相逢,洒洒舌端飞雨。
只今便把如伊吕。
是当年、渔翁樵父。
少知音者,苍烟吾社,白鸥吾侣。
是如此英雄辛苦。
知从前、几个适齐去鲁。
一剑西风,大海鱼龙掀舞。
自来多被清谈误。
把刘琨、埋没千古。
扣舷一笑,夕阳西下,大江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