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识坡仙海上山,清冰寒露洗熇袢。
老天不与诗为地,却欠闽中住一番。
曾识坡仙海上山,清冰寒露洗熇袢。
老天不与诗为地,却欠闽中住一番。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岳所作,名为《送荔支方蒙仲(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曾识坡仙海上山,清冰寒露洗熇袢。"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曾经认识的一位隐居于海边山中的高士(坡仙),这里的“清冰寒露”形容早晨或夜晚山上的凉气与露水交织,形成一种清冷而洁净的意境。“洗熇袢”则是用来比喻这种环境能够洗涤尘俗,令人心灵得到净化。
"老天不与诗为地,却欠闽中住一番。"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对友人未能在福建(闽中)久留的遗憾。“老天”常用来指代天或宇宙,这里意味着诗人觉得即使是大自然也无法与诗歌相比,强调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景象之美丽。最后一句则表明作者希望朋友能在闽中多住一些时间,以便更好地享受那里的风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友人情谊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行厨烟散,刚入夜、炊馀寒彻。
爆竹邻家初竞响,正是交年节。
床脚烧灯,灰堆击帚,五祀辰方接。
底需祈报,但教香水无缺。
不学致富阴家,刲羊供酒,叩祷纷烦热。
饼豆一年惭一饯,言事凭君朝阙。
再拜尊前,非缘求媚,文字嗟薪积。
封尘莫笑,爨火每自清洁。
丝丝疏雨泣梧桐。寒玉碎玲珑。
千秋难解相思索,被繁弦、散入春风。
夜月窥人半醉,离怀著酒初浓。廿年心事逐云空。
灯影乱愁中。当时只厌清歌永,到追寻、又惜匆匆。
恰似江南客老,落花时节相逢。
矫矫虎臣,为国除奸,的是可人。
喜清漳道上,炎阳酷烈。木棉庵外,剑影生寒!
辛苦瘴乡,郎当遣戍,私意君恩奉赦还。
西湖上,怅笙歌散尽,梦冷湖山!兰亭玉枕谁观?
与金笼蟋蟀一例残。叹平章误国,养奸纵敌。
弥天罪案,有口难分!
一世称雄,六州铸错,聚铁添如铸佞臣。
停萧寺,看将军断碣,苔藓生斑!
古人坟,今人屋,后人耕。如梦里、此梦谁醒。
宋陶留像,凤皇原穴土花腥,同时旧侣,杜鹃啼,翁仲无声。
绍兴年,徽猷阁,南渡恨,大官铭。过三朝、重见三荣。
问今何世,春山无地种冬青。
虫沙万劫,血痕斑、红过鱼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