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醉眠亭》
《醉眠亭》全文
宋 / 李常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陶公醉眠野中石,君醉辄眠舍后亭。

人知醉眠尽以酒,不知身醉心常醒。

众人清晨未尝饮,已若醉梦心冥冥。

淫名嗜利到穷老,有耳亦不闻雷霆。

醉石虽顽委山侧,苔昏日剥谁与扃。

牧童樵叟亦能指,卒以陶令垂千龄。

危檐弱栋倚荒渚,海雾江雨穿疏棂。

勿谓幽亭易摧折,勉事伟节同明星。

(0)
鉴赏

这首诗《醉眠亭》由宋代诗人李常所作,通过对比陶渊明与世俗之人的醉态,探讨了醉与醒、身醉与心醒的深刻哲理。

首句“陶公醉眠野中石”描绘了陶渊明在自然中的醉眠情景,隐喻其心灵的自由与超脱。接着“君醉辄眠舍后亭”则将视角转向了诗人自己或他人,他们在特定地点醉眠,暗示了不同环境对人内心状态的影响。

“人知醉眠尽以酒,不知身醉心常醒”两句,揭示了醉与醒的本质区别。酒可以使人身体暂时失去控制,但真正的醉并非外物所致,而是内心的迷失与放纵。而“身醉心常醒”则强调了精神的清醒与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众人清晨未尝饮,已若醉梦心冥冥”通过对比众人与陶渊明,指出许多人即使在清醒时也如同醉梦,失去了对生活本质的洞察。而“淫名嗜利到穷老,有耳亦不闻雷霆”则进一步批判了社会上追求名利的人,他们即使听到警告之声,也无法真正觉醒。

“醉石虽顽委山侧,苔昏日剥谁与扃”将醉眠亭比作一块被遗忘的石头,虽然外表看似荒废,但其内在价值却无人知晓。这象征着那些被忽视或误解的智慧与美好。

“牧童樵叟亦能指,卒以陶令垂千龄”通过牧童和樵夫的指认,表明陶渊明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深远,如同星辰般永恒。最后,“危檐弱栋倚荒渚,海雾江雨穿疏棂”描绘了醉眠亭的环境,虽处险境,但依然坚韧不拔,象征着坚持理想的精神。

“勿谓幽亭易摧折,勉事伟节同明星”则是对醉眠亭的赞颂,鼓励人们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坚守高尚的节操,如同明星照亮夜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醉眠场景的描绘,以及对陶渊明思想的赞美,表达了对个人精神独立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强调了心灵的觉醒与高尚品质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李常
朝代:宋

(1027—1090)宋南康军建昌人,字公择。仁宗皇祐进士。神宗即位,除秘阁校理,右正言、同管勾国子监。力诋熙宁新法,免校理,通判滑州。后历知鄂湖齐等州、淮南西路提点刑狱、太常少卿。哲宗时进户部尚书。以反对车盖亭诗案穷治蔡确事,出知邓州,徙成都,至陕暴卒。少读书于庐山白石庵僧舍,仕则藏书山中,凡九千余卷,号“李氏山房”。有文集及《元祐会计录》等。
猜你喜欢

闺怨一百二十首·其一○四

偶弄青梅凭短墙,谁骑白马傍垂杨。

撩云泼雨来相扰,不是巫山窈窕娘。

(0)

闺怨一百二十首·其一○三

楚水吴山万里馀,两年方见一封书。

都来费得鸾笺纸,何处春江无鲤鱼。

(0)

闺怨一百二十首·其八十七

枉控朱帘十二钩,一身何用许高楼。

桃花流水随郎去,只学渔家住小舟。

(0)

闺怨一百二十首·其五十四

雨态云容恼杀人,虚无似梦复疑真。

陈留子建多才思,莫向江皋赋洛神。

(0)

闺怨一百二十首·其九

欲向东风诉别因,四时原自不伤春。

薰笼靠着交疏里,婀娜浓花恼杀人。

(0)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其七十一

炼得梅花白雪颜,关元静夜浴金丹。

呼龙起种春田玉,白日山精倚树看。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