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来古括州,吴楚一节游。
衣染匡庐碧,诗清雁荡秋。
山行寻隐逸,野坐傲公侯。
不欲携书献,文章生古愁。
君来古括州,吴楚一节游。
衣染匡庐碧,诗清雁荡秋。
山行寻隐逸,野坐傲公侯。
不欲携书献,文章生古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开头两句“君来古括州,吴楚一节游”表明朋友来到古括州,与诗人一同在吴楚之间游历。这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指示,也隐含着两人共同的精神追求。
接着,“衣染匡庐碧,诗清雁荡秋”则形象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诗人的艺术成就。这里的“衣染匡庐碧”可能是比喻朋友的品德如同大自然般纯净高洁,而“诗清雁荡秋”则显示了诗人自身的文学才能,能在秋天这般萧瑟的季节中,也能写出清新脱俗的诗篇。
“山行寻隐逸,野坐傲公侯”两句,则透露出诗人与朋友共同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他们不愿意随波逐流,而是选择在大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即使是在野外坐着,也能超然物外,与世俗的荣华富贵保持距离。
最后,“不欲携书献,文章生古愁”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自我期许。他们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轻易地呈现给别人,因为他们深知文章能够穿越时空,流传千古,因此在创作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朋友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修养和他们对于生活、文学的深刻理解。
十里温香扑马来,江头还见去年梅。
喜开剩欲邀明月,愁落先教扫绿苔。
跌宕放翁新醉墨,凄凉废苑旧歌台。
盛衰自古无穷事,莫向昆明叹劫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