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莺听燕听蛩。听征鸿。听到落花时节、雨兼风。
魂梦乱。春已半。未相逢。可是人生长在、别离中。
听莺听燕听蛩。听征鸿。听到落花时节、雨兼风。
魂梦乱。春已半。未相逢。可是人生长在、别离中。
这首清代词人钱斐仲的《相见欢·其二》以听觉意象起笔,通过莺、燕、蛩和征鸿的声音,描绘出春天将逝的景象。"听莺听燕听蛩",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热闹,而"听征鸿"则寓言了游子远行,增添了离别的感伤。"听到落花时节、雨兼风",进一步渲染了暮春的凄凉,花瓣飘零,风雨交加,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人事的变迁。
"魂梦乱。春已半",词人内心的情感随着季节的转换而纷乱,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相逢之人的深深思念。"未相逢"三字,直接抒发了词人与所爱之人长久分离的遗憾。最后,词人感慨"可是人生长在、别离中",直指人生的常态就是离别,揭示了词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深刻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相聚的渴望,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颇恨登临,浪自作、骚人愁语。
石城上、何须苦说,死袁生褚。
当日卧龙商略处,秦淮王气真何许。
与君来、萧瑟北风寒,黄云暮。
枕钟阜,湖玄武。
生此虎,真蹲踞。
看四山环合,休临江渚。
可笑唐人无意度,却言此虎凌波去。
君且住、明月为人来,潮生浦。
嫣然一笑,向烛花光下,经年才见。
欲语还羞如有恨,方得东君一盼。
天意无情,更教微雨,香泪流丹脸。
今朝霁色,笙歌初沸庭院。
因是思入东屏,当年手植,遍桃源低岸。
失脚东来春七度,辜负芳丛无限。
问讯园丁,宁如归去,细与从头看。
东风独立,白云遮断双眼。
未岁嘉平,初旬日四,雪中归自崇唐。
山林湖海,一气接苍茫。
踏尽玉龙千丈,更一望、龙尾天长。
须臾上,高峰四顾,迤逦过前冈。
群山,如玉削,松林百万,尽傅琼霜。
浑疑是天际,一鹤翱翔。
人道玉皇三六,欲一叩、风力方刚。
明朝好,金乌衔烛,八表散祥光。
人道苍姬,燠多寒少,故教千岁绵绵。
算来春夏,一气本无偏。
底事今年玉历,秋未朔、风露泠然。
君知否,山深地僻,自是早霜天。
如今,当此去,十分亲切,面问婵娟。
何须看仙槎,海上重还。
好在金英玉屑,□为我、满泛金船。
仍传语,横江秀石,□永锁三川。
去腊飞花,今春未已,迤逦将度元宵。
俄然甲子,青帝下新条。
净扫一天沈霭,红轮满、大地山河。
从今好,便当听取,万国起歌谣。
有人,当此际,锄云深坞,剪月中阿。
已占断春风,自种仙桃。
更扶疏桂影直,从岩底、上拂云梢。
仍为我,长摩苍石,无负此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