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扶。
百年唯有且,万事总无如。
弃置蕉中鹿,驱除屋上乌。
独眠窗日午,往往梦华胥。
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扶。
百年唯有且,万事总无如。
弃置蕉中鹿,驱除屋上乌。
独眠窗日午,往往梦华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情感体验。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心境。
“井径从芜漫,青藓亦倦扶。”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荒废的庭院图景,井边的小路被杂草所覆盖,连青苔也懒惰地沿着墙壁攀援。这里传达出一种时间久远、人迹罕至的感觉,也暗示了主人公对现实世界的疏离和淡漠。
“百年唯有且,万事总无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化的无奈感和对于生命短暂的深刻理解。"百年"指的是人的寿命有限,"万事"则包括了世间一切事情。这两句强调了接受现实、顺其自然的心态。
“弃置蕉中鹿,驱除屋上乌。”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蕉中鹿"可能是比喻,表示一种纯洁无暇的境界;"屋上乌"则代表了世俗的烦恼和打扰。诗人弃置不理、驱除远离这些干扰,表明他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安逸。
“独眠窗日午,往往梦华胥。”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独自一人沉浸在梦境中。"独眠"表达了孤独和寂寞,而"往往梦华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在独处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珍视,以及对内心平静与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