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中年梦亦惊,未应王谢独关情。
家林久已无音信,江海今馀几弟兄。
浙水断鸿秋半影,粤河残叶夜中声。
遥怜姑篾千峰里,何处相思月自明。
离别中年梦亦惊,未应王谢独关情。
家林久已无音信,江海今馀几弟兄。
浙水断鸿秋半影,粤河残叶夜中声。
遥怜姑篾千峰里,何处相思月自明。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寄三衢董教陈孟敷》表达了中年离别的深深感慨。首句“离别中年梦亦惊”,以梦中的惊醒揭示了诗人对离别的敏感和内心震动,暗示岁月无情,人事变迁。次句“未应王谢独关情”借用“王谢”两大家族的典故,表达自己并非只关注个人情感,而是对世间离别之苦有所共鸣。
第三句“家林久已无音信”,流露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担忧,家书难寄,音讯全无,让人心生忧虑。第四句“江海今馀几弟兄”进一步强调了孤独感,感叹在广阔的江海之间,能称得上兄弟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接下来两句“浙水断鸿秋半影,粤河残叶夜中声”,通过描绘浙水边孤雁的身影和粤河畔落叶的声音,营造出凄凉的秋夜景象,寓言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遥远距离和难以维系的联系。
最后一句“遥怜姑蔑千峰里,何处相思月自明”,以“姑蔑千峰”象征远方的故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挂念,同时也借月光寄托了对彼此相思之情的无声传递,意境深远,余韵悠长。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荒山藏古寺。
见傍水梅开,一枝三四。
兰枯蕙死。
登临处、慰我魂消惟此。
可堪红紫。
曾不解、和羹结子。
高压尽、百卉千葩,因君合修花史。
韶华且莫吹残,待浅搵松煤,写教形似。
此时胸次。
凝冰雪、洗尽从前尘滓。
吟安个字。
判不寐、勾牵幽思。
谁伴我、香宿蜂媒,光浮月姊。
晚风清,淡云卷尽轻罗。
看银蟾、初离海上,万里碧汉澄波。
碾云衢、玉轮缓驾,照山影、宝镜新磨。
光彻庭除,寒生绮席,无聊清兴助吟哦。
共宴赏、明宵天气,晴晦又知他。
无眠处,衣濡湛露,目断明河。
念年来、青云失志,举头羞见嫦娥。
且高歌、细敲檀板,拚痛饮、频倒金荷。
断约他年,重挥大手,桂枝须斫最高柯。
恁时节、清光比似,今夕更应多。
功名事,到头须在,休用忙呵。
同行同坐。
同携同卧。
正朝朝暮暮同欢,怎知终有抛亸。
记江皋惜别,那堪被、流水无情送轻舸。
有愁万种,恨未说破。
知重见、甚时可。
见也浑闲,堪嗟处、山遥水远,音书也无个。
这眉头、强展依前锁。
这泪珠、强抆依前堕。
我平生、不识相思,为伊烦恼忒大。
你还知麽。
你知後、我也甘心受催挫。
又只恐你,背盟誓、似风过。
共别人、忘著我。
把洋澜在,都卷尽与,杀不得、这心头火。
素书谁托。
嗟鳞沈雁断,水遥山邈。
问别来、几许离愁,但只觉衣宽,不禁消薄。
岁岁年年,又岂是、春光萧索。
自无心、强陪醉笑,负他满庭花药。
援琴试弹贺若。
尽清于别鹤,悲甚霜角。
怎似得、斜拥檀槽,看小品吟商,玉纤推却。
旋暖薰炉,更自炷、龙津双萼。
正怀思、又还夜永,烛花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