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芰以为衣,缉荷以为屋。
樵水秋夜寒,悲风入琴曲。
不怨山泽癯,有道式金玉。
百年肘屈伸,万事手翻覆。
拙哉富贵人,胡椒不论斛。
何如遗编诗,自足寄幽独。
贫者士之常,前言炳如烛。
制芰以为衣,缉荷以为屋。
樵水秋夜寒,悲风入琴曲。
不怨山泽癯,有道式金玉。
百年肘屈伸,万事手翻覆。
拙哉富贵人,胡椒不论斛。
何如遗编诗,自足寄幽独。
贫者士之常,前言炳如烛。
这首词作以一种淡定和超脱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对待贫穷生活的坦然接受与积极应对。开篇“制芰以为衣,缉荷以为屋”描绘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图景,其中“芰”指的是水边的草本植物,可以用来编织成衣物,“缉”则是编织的意思,结合“荷”即莲藕,可以想象诗人在自然中找到庇护自己的方式。紧接着“樵水秋夜寒,悲风入琴曲”转换了氛围,诗人在秋夜的寒冷中樵取水源,同时感受到悲凉之风,这种情绪也融入到他的琴声之中,显示出一种对现实无奈却又不失艺术追求的情怀。
“不怨山泽癯,有道式金玉”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物质世界的态度,不怨恨自然界可能带来的困苦,因为他认为有道德的人就像金玉一样珍贵。接下来的“百年肘屈伸,万事手翻覆”则是对时间流逝与世事无常的一种感慨,强调了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同时也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最后,“拙哉富贵人,胡椒不论斛。何如遗编诗,自足寄幽独”是对那些追求物质财富的人的一种讽刺与自嘲,同时也强调了个人对于精神世界的重视和满足。“贫者士之常,前言炳如烛”则是一种对知识分子处境的认同和理解,也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贫穷生活的接受。
总体来说,这首词作展示了一位文人的超脱与自得其乐,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物质世界的淡泊名利以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