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里嵌天光,四围是积铁。
我从壁上行,盘空数十折。
嵯岈千丈峰,突如云出穴。
猿猱失攀援,鹰隼愁飞越。
堂堂贾中丞,手持天上节。
纵火烧砯崖,横腰凿一缺。
怪石当人头,补天悬破裂。
赪霞飞不去,丹嶂扪犹热。
飞瀑溅石梁,浪花冻成雪。
流为百丈潭,无风自澄彻。
山回人亦转,划然风景别。
岁晚行路难,吁嗟心兀兀。
瓮里嵌天光,四围是积铁。
我从壁上行,盘空数十折。
嵯岈千丈峰,突如云出穴。
猿猱失攀援,鹰隼愁飞越。
堂堂贾中丞,手持天上节。
纵火烧砯崖,横腰凿一缺。
怪石当人头,补天悬破裂。
赪霞飞不去,丹嶂扪犹热。
飞瀑溅石梁,浪花冻成雪。
流为百丈潭,无风自澄彻。
山回人亦转,划然风景别。
岁晚行路难,吁嗟心兀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险峻而壮丽的山景图,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观音碥的奇特风貌。诗人汪仲洋通过"瓮里嵌天光,四围是积铁",形象地刻画了山势的陡峭和封闭,仿佛天地被压缩在狭窄的空间中。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山路崎岖,峰峦高耸入云,连猿猱和鹰隼都难以穿越,凸显了自然环境的艰险。
诗中提到的贾中丞手持"天上节",象征着权力和决心,他在这里进行开凿,"纵火烧砯崖,横腰凿一缺",展现了人力与自然的对抗。山石的破碎、红霞的炽热以及瀑布的飞溅,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显示出大自然的力量与生机。
最后,诗人通过"流为百丈潭,无风自澄彻",描绘了瀑布汇集成深潭的宁静景象,与之前的激流形成了对比。山势回转,景色也随之变换,诗人感叹"岁晚行路难",表达了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和内心的孤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观音碥的险峻与美丽,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