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澹萧辰,陵阿访隐沦。
野杠裁度马,溪路劣生尘。
认菊知陶宅,观禾识鲁囷。
林皋偏乐我,鱼鸟似留人。
山霁群妍露,林虚众籁新。
长沮亟相语,非敢问迷津。
风物澹萧辰,陵阿访隐沦。
野杠裁度马,溪路劣生尘。
认菊知陶宅,观禾识鲁囷。
林皋偏乐我,鱼鸟似留人。
山霁群妍露,林虚众籁新。
长沮亟相语,非敢问迷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田园风光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欣赏。
“风物澹萧辰”一句,设定了一个清新淡雅的早晨场景,风轻物静,给人以宁静之感。接着,“陵阿访隐沦”表达了诗人对隐逸之地的探寻和追求。
“野杠裁度马”、“溪路劣生尘”两句,通过描写田野中的道路和自然界的小径,以及由此而生的尘土,传递出一片宁静恬淡的景象。
“认菊知陶宅”、“观禾识鲁囷”则是诗人通过对植物(如菊花、禾稼)的观察,联想到历史上的隐逸之士,如陶渊明和鲁仲连,表达了对古人隐逸生活的理解和赞美。
“林皋偏乐我”、“鱼鸟似留人”两句,诗人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快乐,甚至感觉到鱼鸟也像是要留住他,不愿让他离开这片宁静的自然环境。
“山霁群妍露”、“林虚众籁新”继续描绘了山中的美丽景色和森林中的清新气息,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最后,“长沮亟相语”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交流和对话,而“非敢问迷津”则是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不敢探问更深层次的道理,保持了一种恭敬和谨慎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