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通家旧,姻连岂异乡。
江南流寓久,济北老成亡。
健笔馀笺翰,高歌付酒觞。
鹅湖玉溪路,无复见徜徉。
叹息通家旧,姻连岂异乡。
江南流寓久,济北老成亡。
健笔馀笺翰,高歌付酒觞。
鹅湖玉溪路,无复见徜徉。
这首挽诗《竹院晁学士挽诗(其二)》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叹息通家旧”,诗人以“叹息”开篇,点明了对逝者长久以来的深厚情感和亲密关系的感慨。接着,“姻连岂异乡”一句,通过强调“姻连”而非“异乡”,突出了逝者与自己之间的紧密联系,仿佛亲人一般,强化了情感的深度。
“江南流寓久,济北老成亡。”这两句描述了逝者生前的生活轨迹,从江南的流离到济北的安顿,再到最终的离世,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中蕴含着人生的无常与哀愁。
“健笔馀笺翰,高歌付酒觞。”这里诗人回忆逝者生前的才华与风范,通过“健笔”、“笺翰”、“高歌”、“酒觞”等意象,展现了逝者在文学创作和社交活动中的风采,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艺术生命的缅怀。
最后一句“鹅湖玉溪路,无复见徜徉。”将逝者的形象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鹅湖与玉溪是美好宁静之地,而“无复见徜徉”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再也无法在这些地方自由漫步的遗憾与不舍,进一步深化了哀悼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平、才华、情感的回顾与追忆,以及对逝者不在的哀痛表达,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情感深度,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念之作。
孔门性不闻,学者失其义。
上中下为三,善与恶为二。
邹洛异而同,韩扬同而异。
不指理不明,不兼气不备。
理无智无愚,气有驳有粹。
本体在涵养,工夫由克治。
立义以居敬,存诚以去伪。
曾思两卷书,学问千古事。
性外无馀天,斋中有乐地。
幼从翰墨场中出,晚见车书宇内同。
四十年前沾雨露,三千里外犯霜风。
蛾眉共妒婵娟女,鹤发谁怜矍铄翁。
回首束书归旧隐,江南笋蕨满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