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全文
宋 / 张元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ǎquzhèngyuèshíshūsuǒjiànláijīngzhéjié
sòng / zhāngyuángān

lǎokānjiécuīfàngdēngzhōngbēnléi

shēngzhènlóngshéqiūyǐnxiāmachūlái

注释
何堪:怎能承受。
节物:季节变换的景物。
放灯:元宵节放灯。
中夜:半夜。
奔雷:突然的雷声。
大震:巨大的震动。
龙蛇:比喻蛰伏的生物。
起:苏醒或出现。
蚯蚓虾蟆:泛指地下的小动物。
翻译
年老体衰怎能承受节令的催促,元宵夜半忽然响起雷声。
一声巨响惊动了如龙蛇般蛰伏的万物,连蚯蚓和蛤蟆都出来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然界变化的感慨。"老去何堪节物催"一句,透露出时间在悄然流逝,年华在不断增长,这种感觉常伴随着季节的变换而来。"放灯中夜忽奔雷"则描绘了一个突发事件,即便是在平静的夜晚,也可能突然发生惊雷之事。

接下来的两句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描写了惊蛰节这一自然现象。在这个时节,大地回春,连沉睡于地下的一些动物也不禁被惊醒而出。这里的“龙蛇”可能是比喻,即那些在冬眠中苏醒的动植物,而“蚯蚓虾蟆也出来”则更加具体地展示了这些小生物因为雷声而钻出土壤,活跃起来的情景。

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通过对惊蛰节自然现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力与季节更迭的感悟。

作者介绍
张元干

张元干
朝代:宋   字:仲宗   号:芦川居士   籍贯:真隐山   生辰:1091年—约1161年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猜你喜欢

送刘鍊师归

云中鸡犬随淮南,手攀桂树歌小山。

鸿宝秘书在玉枕,有高尚者还童颜。

卯金家世学仙子,半生游山磨屐齿。

懒耕白云种瑶草,南去持竿钓湘水。

天风环佩沧江东,鄱云溧雨分邻封。

浮丘洪崖未之见,拥肿鞅掌常相从。

拂衣浩然有归志,湘滨已卜诛茅地。

寸田尺宅可治生,骑鹤缠腰非易事。

不如且向金莲游,濯足万里黄河流。

上界神仙足官府,山中宰相轻公侯。

人生得意无南北,蝇利蜗名等鸡肋。

道人一粲据槁梧,世间万事槐安国。

(0)

秋日曲

秋风悲,梧桐知不知。

渴虹挟雨吸河汉,嘹嘹数雁天四垂。

雁急不成字,远向潇湘飞。

铜盘露下夜如水,宋玉新自巫山归。

(0)

盆梅

有客送苔梅,来自马塍里。

斜枝巧盘折,的皪数十蕊。

意欲媚春风,宁免少屈己。

独怜铁石肠,竟作柔绕指。

他乡忽一见,少慰空谷喜。

何当解其缚,条直有妙理。

幸不入俗眼,入俗梅亦耻。

(0)

听杜将军帐下儿歌·其二

靴尖蹴城城未颓,马箠填河河未满。

十岁健儿下马行,两足胡为自长短。

(0)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为韵言志约金溧诸友共赋寄钱唐亲旧·其八

去郭十五里,翼然屏风山。

上有看经院,创始升元间。

山润易生云,竹嫩未作斑。

登高佛阁小,四面青回环。

空门事弥多,永日僧不閒。

归径路委蛇,班荆履孱颜。

信美难久留,道远足力悭。

遥知故山月,问我何时还。

(0)

醉歌三首·其一

金渊醇酒贱,足可醉亡何。

日觉醒时少,其如饮不多。

人生间调笑,俗事暗消磨。

此意神仙会,山童亦解歌。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