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
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
冀望封侯一品,侥倖升仙三岛,不死解烧金。
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会良朋,逢美景,酒频斟。
昔人已矣,松下泉底不如今。
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
澹澹飞鸿没,千古共销魂。
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
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
冀望封侯一品,侥倖升仙三岛,不死解烧金。
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会良朋,逢美景,酒频斟。
昔人已矣,松下泉底不如今。
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
澹澹飞鸿没,千古共销魂。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朱敦儒的《水调歌头》之二,整体上承载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生命无常以及个人功名的深刻感悟。开篇“白日去如箭”直观地描绘出时间流逝的迅速与无情,而“达者惜分阴”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时间的珍视和对光阴的留恋。
接着,“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那些为求功名而不择手段、甚至牺牲健康的人的疑惑与批判。这里的“冰炭利名心”象征着极端的欲望和执着。
以下,“冀望封侯一品,侥倖升仙三岛,不死解烧金”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功成名就、甚至超脱世俗追求不朽的复杂情感。其中“封侯一品”、“升仙三岛”代表着极高的荣誉和精神寄托,而“不死解烧金”则暗示了对永恒与超越死亡欲望的渴望。
“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表达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那些流传下来的音乐、故事等文化遗产的珍惜和感慨。这里,“百年曲”象征着跨越时间的艺术作品,而“三叹有遗音”则是对这些文化遗产的赞美与怀念。
紧接着,“会良朋,逢美景,酒频斟”几句描绘了诗人在好友相聚、美景中享受生活的场景。这里,“良朋”指的是品格高尚的朋友,“逢美景”则是遇见美好的风景,而“酒频斟”则表现了他们以饮酒作为社交和庆祝的手段。
随后,“昔人已矣,松下泉底不如今”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比古人与现世的不同,表达了对于过去美好时光无法复返的感慨。这里,“昔人已矣”指的是过去的人已经远去,而“松下泉底不如今”则是说现在的景色已经不及往昔。
最后,“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澹澹飞鸿没,千古共销魂”几句,则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一个美好节日里,选择一个高处欣赏着红枫叶和黄菊花的景色,并且希望能够寻找一片醉人的乐土。在这里,“重阳佳节”指的是重阳节(即双九节)这一特别的时日,“高处红萸黄菊”则是对秋天美丽风光的描绘,而“好把醉乡寻”表达了诗人对于一种精神寄托和逃避现实的愿望。最终,“澹澹飞鸿没,千古共销魂”则象征着时间流逝带走了一切,包括诗人的灵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文化、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欲观汉坛符,东上缥缈峰。
葛花坠寒露,夕饮清心胸。
月出太湖水,鹤鸣空涧松。
真境久寂寥,苍苔蠙灵踪。
尝闻绿毛叟,变化犹神龙。
世人岂得见,偶许樵夫逢。
攀阴力易疲,探玄志难从。
归出白云外,空闻仙观钟。
仆本吴乡士,请歌《吴趋行》。
吴中实豪都,胜丽古所名。
五湖汹巨泽,八门洞高城。
飞观被山起,游舰沸川横。
土物既繁雄,民风亦和平。
泰伯德让在,言游文学成。
长沙启伯基,异梦表休祯。
旧阀凡几家,奕代产才英。
遭时各建事,徇义或腾声。
财赋甲南州,词华并西京。
兹邦信多美,粗举难备称。
愿君听此曲,此曲匪夸盈。
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
九龄已去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
早岁无知到柳桥,黄流澎湃客雄豪。
自从道路无形势,今日睢阳益谩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