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灯坐达晓,要与影晤言。
下帷对古人,何暇复窥园。
使君本学武,少诵《十三篇》。
颇能口击贼,戈戟亦森然。
才智谁不如,功名叹无缘。
独来向我说,愤懑当奚宣。
一见胜百闻,往鏖皋兰山。
白衣挟三矢,趁此征辽年。
留灯坐达晓,要与影晤言。
下帷对古人,何暇复窥园。
使君本学武,少诵《十三篇》。
颇能口击贼,戈戟亦森然。
才智谁不如,功名叹无缘。
独来向我说,愤懑当奚宣。
一见胜百闻,往鏖皋兰山。
白衣挟三矢,趁此征辽年。
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赞赏与不平之情。起始两句"留灯坐达晓,要与影晤言"描绘了一种静夜独处,与月光为伴的寂寞氛围,显示出作者与自然景物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联系。下文"下帷对古人,何暇复窥园"则透露出诗人在深夜中,对古代英雄人物怀有敬仰之情,似乎通过这些历史人物寻找精神上的慰藉。
接着的四句"使君本学武,少诵《十三篇》。颇能口击贼,戈戟亦森然。才智谁不如,功名叹无缘"对友人的才能给予高度评价。"使君本学武"表明朋友自幼便习武艺;"少诵《十三篇》"则显示其博览群书,知识渊博。"颇能口击贼"强调了他在军事理论上的造诣,而"戈戟亦森然"则形象地描绘出朋友身穿甲胄的英武模样,"才智谁不如"进一步肯定其才能无人可比。然而末尾两字"功名叹无缘"却流露出一丝悲凉,虽有才能但未能在世间留下显赫的成就。
最后四句"独来向我说,愤懑当奚宣。一见胜百闻,往鏖皋兰山。白衣挟三矢,趁此征辽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才华未被世人认识的不平之情。"独来向我说"显示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愤懑当奚宣"透露出朋友心中的郁闷与不甘。"一见胜百闻"强调了亲眼所见远胜于耳濡目染的经历,"往鏖皋兰山"则是对历史上英雄人物追寻之举。"白衣挟三矢"描绘出朋友准备远征的情景,而"趁此征辽年"则是对友人英勇赴战、建功立业的期许。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的深切赞赏,更透露出了对现实中才华未能得到应有肯定与利用的无奈感慨。
少年所性尚游侠,夜读古书朝射猎。
相逢然诺重千金,性命由来轻一叶。
自言濩落长如此,岂谓年光若流水。
当时意气何足论,今日为儒人共鄙。
以兹俯仰向时流,穷居古巷仍百忧。
拘钤礼法坐桎梏,鞭挞童稚生仇雠。
浮云世态我何有,宁甘落魄耽杯酒。
闵子长怀汶上田,桓公谩赋湘潭柳。
日夕长吟思故山,樊笼尚掩冲霄翰。
知君怀抱亦如此,一为君歌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