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落川原四望开,江天隐见画图来。
三秋白马长波涌,万古鸱夷壮士哀。
山绕苕溪舞龙凤,镜分湖海夹楼台。
兴亡吴越成何事,閒读残碑拂紫苔。
摇落川原四望开,江天隐见画图来。
三秋白马长波涌,万古鸱夷壮士哀。
山绕苕溪舞龙凤,镜分湖海夹楼台。
兴亡吴越成何事,閒读残碑拂紫苔。
这首诗《吴山伍胥庙》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历史人物伍子胥的追思与感慨。
首联“摇落川原四望开,江天隐见画图来”,以自然景色的开阔和隐现的江天景象,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氛围,仿佛一幅动态的画卷缓缓展开在读者面前。
颔联“三秋白马长波涌,万古鸱夷壮士哀”,通过“白马”与“长波”的形象,以及“壮士哀”的情感表达,将伍子胥的英勇与悲壮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的“三秋”可能指的是时间的长久,“白马”象征着伍子胥的忠诚与勇猛,“长波涌”则暗示了历史的波澜壮阔,“万古”与“壮士哀”则表达了对伍子胥不朽精神的敬仰与哀悼。
颈联“山绕苕溪舞龙凤,镜分湖海夹楼台”,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川之美比作舞动的龙凤,湖海之景比作镜子中的楼台,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寓意着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
尾联“兴亡吴越成何事,闲读残碑拂紫苔”,诗人在此抒发了对历史兴衰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伍子胥庙中残存碑文的思考。通过“兴亡吴越”这一历史事件的回顾,诗人反思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渺小,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尊重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历史人物的赞颂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