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芜一篑狼山下,九月驱车白雾昏。
到眼关河成故迹,伤心土木但空屯。
元戎苦战翻回跸,诸将论功首夺门。
倘遣金缯和社稷,祠官谁奉裕陵园?
平芜一篑狼山下,九月驱车白雾昏。
到眼关河成故迹,伤心土木但空屯。
元戎苦战翻回跸,诸将论功首夺门。
倘遣金缯和社稷,祠官谁奉裕陵园?
这首诗描绘了狼山下的一片荒芜景象,时间是深秋九月,诗人驾车穿行在弥漫的白雾中,眼前的历史遗迹让人心生感慨。曾经的关河如今只剩下残破的痕迹,而那些宏大的建筑只剩空旷的工地。战争的艰辛可见一斑,元帅虽奋力作战,却不得不改变行进路线(回跸)。将领们在战后论功行赏,有人可能因此得以进入权力中枢(夺门)。然而,如果这些胜利是以国家社稷为代价,那么又有谁会去祭祀那些为国捐躯的先人,如裕陵园中的英雄呢?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沉浮与战争残酷的反思,以及对英雄身后祭祀的忧虑。
我不量潭水,亦不量人心。
吾心有天地,千尺胡为深。
停骖百丈驿,散步潭水浔。
分流漱寒玉,澄然蘸吾衿。
玉渊与金井,气象良可钦。
天光与云影,妙理宜追寻。
不和孺子歌,聊作观物吟。
扩之极沧海,回首悲蹄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