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班马鸣,三月出王京。
秉烛黄河岸,悲歌下相城。
风云双阙暗,花柳半江明。
突兀金台上,知君最不平。
相逢班马鸣,三月出王京。
秉烛黄河岸,悲歌下相城。
风云双阙暗,花柳半江明。
突兀金台上,知君最不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郑超宗在夜晚相遇于桃源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感慨。首句“相逢班马鸣”以班马的嘶鸣声起笔,营造出一种别离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分别的不舍。接着,“三月出王京”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暗示了友人郑超宗从京城返回家乡维扬的旅程。
“秉烛黄河岸”一句,诗人通过描述手持蜡烛站在黄河岸边的场景,不仅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也象征着友人郑超宗在旅途中内心的迷茫与思考。而“悲歌下相城”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悲伤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风云双阙暗”与“花柳半江明”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描绘了京城的阴沉与压抑,后者则展现了江边的生机与希望,这种对比既反映了诗人对京城生活的复杂情感,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最后,“突兀金台上,知君最不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郑超宗才华横溢却落第还乡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不公的愤慨。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
十五日已前是结,十五日已后是解。
结也著,解也著,开眼合眼,伸脚缩脚。
佛祖老婆,应病与药。
而今正体全安,药病一时扫却。
赤条条,空索索,月下风前啸一声,惊起松梢千岁鹤。
错错,风吹殿角摇铃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