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西南隅,轩楹高且大。
阅碑非福先,舍身笑同泰。
丛林仿古踪,宝筏渡无外。
迄今台殿清,寒空发天籁。
古刹西南隅,轩楹高且大。
阅碑非福先,舍身笑同泰。
丛林仿古踪,宝筏渡无外。
迄今台殿清,寒空发天籁。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西南角落的古老寺庙,其建筑宏伟,碑文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诗人通过“阅碑非福先,舍身笑同泰”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顾与对舍身精神的赞颂。接着,“丛林仿古踪,宝筏渡无外”描绘了寺庙周围自然景观与宗教活动的和谐共存,仿佛一座通往心灵深处的桥梁。最后,“迄今台殿清,寒空发天籁”则以清静的台殿和空旷的天空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意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宝林寺的历史底蕴、自然美景以及精神内涵,引人深思。
太丘落日东郊昏,兰风桂露啼幽痕。
年周九十笑语温,冲头雪矣花仍存。
仙裾拂拂始倚门,扶挟何必烦诸孙。
二雏前起慰心魂,喻宗老人五院尊。
众口咽矣遍地恩,柔则之馀六四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