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园乾叶旋空枝,兰蕙还将众草衰。
笼鸟上天犹有待,病龙兴雨岂无期。
身闲不厌频来客,年老偏怜最小儿。
生事罢求名与利,一窗书策是年支。
北园乾叶旋空枝,兰蕙还将众草衰。
笼鸟上天犹有待,病龙兴雨岂无期。
身闲不厌频来客,年老偏怜最小儿。
生事罢求名与利,一窗书策是年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北园中闲适自得的生活情景。开篇“北园乾叶旋空枝,兰蕙还将众草衰”,通过对园中植物生长状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自然环境。接着,“笼鸟上天犹有待,病龙兴雨岂无期”则借用笼中的鸟儿和躯体不健全的龙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健康的向往,以及对于时机和机会的等待。
“身闲不厌频来客,年老偏怜最小儿”一句,透露出诗人虽生活悠闲,但并未隔绝世俗交流,对于常来的朋友不感到厌倦,同时也流露出对晚年得子的一份慈爱和珍视。
最后,“生事罢求名与利,一窗书策是年支”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通过阅读和著述来支撑生活的决心。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心境,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个人的宁静生活的理想状态。
驻车凌云山,虽在官府中。
平生著幽禅,意与方袍同。
已杖菩萨竹,更来罗汉松。
天姿特高洁,厚叶非蒙茸。
铜柯既夭矫,玉薤仍青葱。
上有五百士,下笑十八公。
皆披阇黎衣,如坐浮屠宫。
勿谓默不语,说法声摩空。
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
耿耿孤忠磨不尽,惟有老天知得。短棹浮淮。
轻毡渡汉,回首觚棱泣。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
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
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馀乐。
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