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北淮南梦到稀,牢愁犹赖酒来微。
欲知饭颗诗人瘦,政忆长须主簿肥。
应世君方持手板,畏人我已著山衣。
春来消息甚疏阔,徙倚高原惜寸晖。
济北淮南梦到稀,牢愁犹赖酒来微。
欲知饭颗诗人瘦,政忆长须主簿肥。
应世君方持手板,畏人我已著山衣。
春来消息甚疏阔,徙倚高原惜寸晖。
这首诗是宋代林敏修所作的《次韵寄检讨》。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济北淮南梦到稀”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不易,梦境中的相聚显得尤为珍贵。接着,“牢愁犹赖酒来微”一句,通过饮酒来排解内心的愁绪,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和孤独时的无奈与自我慰藉。
“欲知饭颗诗人瘦,政忆长须主簿肥。”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饭颗诗人”的瘦削与“长须主簿”的丰腴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友人身形变化的描述,也是对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感慨。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友人近况的关心与怀念。
“应世君方持手板,畏人我已著山衣。”这里通过“持手板”与“著山衣”的形象对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状态。前者可能指官场中忙碌、应酬频繁的生活,后者则可能是隐逸、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可能选择的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尊重与理解。
最后,“春来消息甚疏阔,徙倚高原惜寸晖。”春日里,诗人与友人的联系变得稀少,只能在高原上徘徊,珍惜每一缕阳光。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也蕴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
峨峨青原山,洋洋白鹭水。
炳炳照舆图,磊磊足多士。
四忠与一节,流风甚伊迩。
往往举义旗,事由匹夫始。
连兵七年间,省臣兼节制。
朝廷寄安危,幕府保奸宄。
势骄改令图,反侧久窥伺。
红旂溯江来,群雄尽风靡。
今日卖降人,昨朝清议子。
奈何英雄姿,因之秽青史。
朝为龙与虎,夕为狗与彘。
流芳动百年,遗臭亦千祀。
嗟余父母邦,何忍独深訾。
所恨宁馨儿,磔磔不得试。
赖有萧参谋,杀身刷深耻。
我欲裁白云,缄情问生死。
哀歌裂肝肠,临风泪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