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月十九日避暑偃月冈》
《六月十九日避暑偃月冈》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酷暑人间无处避,短舆侵晓过东冈。

方塘曲涧清泉激,翠竹苍松白日凉。

苔色便教铺枕席,藤枝聊可挂冠裳。

渴心两月今朝写,玉斗无烦劝蔗浆。

(0)
鉴赏

这首明代王鏊的《六月十九日避暑偃月冈》描绘了夏日避暑的一番清凉景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酷暑之下,诗人选择前往偃月冈避暑的情景。首句“酷暑人间无处避”直接点明了夏日炎炎,酷热难耐的环境背景。接着,“短舆侵晓过东冈”则描绘了诗人清晨乘坐简陋的车舆,前往东面的偃月冈避暑的画面。

接下来的四句“方塘曲涧清泉激,翠竹苍松白日凉”,生动地展现了偃月冈的自然风光。方塘中的清泉在阳光下激荡,翠绿的竹林和苍劲的松树在烈日下为人们提供了凉爽的庇护。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也暗示了偃月冈避暑的绝佳之处。

“苔色便教铺枕席,藤枝聊可挂冠裳”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偃月冈的自然环境。青苔覆盖的地面仿佛是天然的床铺,藤蔓枝条可以用来悬挂衣物,这样的环境无疑为避暑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舒适。

最后,“渴心两月今朝写,玉斗无烦劝蔗浆”表达了诗人在这片清凉之地的畅快感受。两个月来的炎热与干渴,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底的释放。诗人无需他人劝说,便已沉浸在甘甜的清凉之中,仿佛玉斗中的甘露,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偃月冈的自然美景,更传达了诗人对避暑之地的深深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答亲友赠别十九首·其十八

落月常悬照屋梁,临岐不得共持觞。

藏珍敢谓明时重,伏枥仍期知己良。

万里关山重作客,十年漂泊老为郎。

弓旌何日求岩穴,召对看君入帝乡。

(0)

答亲友赠别十九首·其十一

江头彩鹢应潮开,犹记龙津月下台。

桂树有丛淹作赋,菊花留径狎传杯。

中朝事业推耆旧,末路蹉跎愧不才。

孤剑斗光明灭半,五云何日傍三台。

(0)

王倩泠自四明来访将由罗浮历武夷至雁荡而归武林赋此为别

雪夜扁舟过子猷,偶因并合散穷愁。

鉴湖月色辞乡远,粤岭梅花伴客留。

春酒碧霞瑶石酌,岩茶新雨幔亭游。

永嘉山水应无尽,早向钱塘及好秋。

(0)

夜宿梅花城

两度寻梅未着花,孤城僻绝海之涯。

鲛人并列横江戍,岛客能乘上汉槎。

官阁夜声潮撼急,女墙秋色月临斜。

由来保障称兹土,喜颂升平彻万家。

(0)

送宗振归莆中二首·其二

坐残山月耽玄静,听彻天风送步虚。

结客几能金比诺,傍禅堪證觉为如。

门留独客谁题凤,铗对狂歌岂羡鱼。

归去马卿仍四壁,箧中惟有异人书。

(0)

中秋夜宴集值天将雨

雨色微茫渐近城,今宵谁解卜阴晴。

冰轮未向云间现,暑气先从野外清。

密坐岂妨成四美,深杯那厌欲三更。

夜阑澄霁天如洗,依旧辉光万里生。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