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置一茅舍,空闲丛竹傍。
限归憎月闰,乞梦愿更长。
草合深埋径,苔知自过墙。
还怜挂瓢树,到日叶俱黄。
忍置一茅舍,空闲丛竹傍。
限归憎月闰,乞梦愿更长。
草合深埋径,苔知自过墙。
还怜挂瓢树,到日叶俱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怀念与向往。首句“忍置一茅舍”,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简朴山居生活的渴望,却因某种原因未能实现,流露出一丝遗憾和无奈。接着,“空闲丛竹傍”一句,通过描绘周围环境的清幽,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限归憎月闰,乞梦愿更长”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似乎在抱怨时间的流逝,希望每个月都有足够的时间来享受山居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无限向往。
“草合深埋径,苔知自过墙”描绘了一幅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画面,暗示山居环境的原始与自然。同时,通过“苔知自过墙”的细节,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深切记忆与怀念,即使身处他处,那份情感依旧如影随形。
最后,“还怜挂瓢树,到日叶俱黄”以“挂瓢树”为象征,寄托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深情眷恋。当再次回到熟悉的环境中时,那棵树的叶子已经变黄,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山居生活美好回忆的再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深深怀念与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
逐客次江干,复此风雨夜。
元戎念寂寥,更仆相慰藉。
醽醁实珍肴,宠光生邸舍。
妻孥共感慼,道路或猜讶。
谓此偃蹇踪,横被弯弓射。
彼哉簧正巧,或者石犹下。
同志欲过从,避党辄惊怕。
曾谓十连尊,理烦无顷暇。
惠顾及无聊,多言莫为谢。
平生仗信义,正色叱奸诈。
此样不入时,致入人话靶。
明时方献文,安得有谤骂。
独以殿庐中,语言少假借。
遂犯螳螂怒,间坐鸱号哧。
先期入帘幕,坐是罗罟护。
公施不报恩,高义等嵩华。
一言挟纩温,所嗜非酒炙。
天日方清明,罪过宜宥赦。
白璧可洗瑕,烦公叩造化。
蛮触当战冲,蚌鹜据争境。
相持无了期,复命终归静。
人事告纷拿,世态异炎冷。
远抱异俗观,照以清明景。
余生涉畏途,所至虞机机罕。
求富耻执鞭,图名成画饼。
道侣得洪师,唤我梦中醒。
师如辟尘犀,视观最清警。
葆粹息天倪,运斤优匠吨。
结茅规数椽,讨胜事幽屏。
楹槛疏以明,规抚肃而整。
书永篆飞烟,风来幡弄影,开卷课黄庭,煮茶汲清井。
以静名其轩,会处心自省。
吾庐杂尘嚣,相望限一岭。
烦师缩地脉,得我便造请。
别来火云张,今见霜宇净。
寄诗当梅花,一笑师当领。
霜风袭客裘,朝日晒农背。
谁遗役此躯,隐痛在五内。
宿草渐重生,跼蹐处覆载。
扶衰策瘦筇,乞灵问龟蔡。
往来缠信宿,屏息过阛闠。
夙驾三十里,仆夫已告惫。
小庵阚道旁,丈室藏法界。
叩扉僧出迎,面熟不猜怪。
白发久不梳,爬痒得痛快。
荷设茗碗供,仍有蒲食配。
去此已五霜,重来发孤慨。
一饱犹可谋,三斧已逮。
退藏心甚甘,世故肯相贷。
博陵隐君子,堂萱春未艾。
悠悠我之思,此日君当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