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如伤禽,衰质若凋柳。
百年能几时,处世安得久。
寤寐若有失,哀我泉下友。
平生不识面,况复衔杯酒。
知心乃如斯,此意岂可负。
管鲍贫时交,于古亦云厚。
范张久已亡,今人那复有。
惊心如伤禽,衰质若凋柳。
百年能几时,处世安得久。
寤寐若有失,哀我泉下友。
平生不识面,况复衔杯酒。
知心乃如斯,此意岂可负。
管鲍贫时交,于古亦云厚。
范张久已亡,今人那复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和渊明拟古九首》中的第二首。诗中以“惊心如伤禽,衰质若凋柳”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痛苦与哀伤,如同受伤的飞禽,衰败的柳树。接着,“百年能几时,处世安得久”,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在世间立足不易的无奈。
“寤寐若有失,哀我泉下友。平生不识面,况复衔杯酒。”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哀悼逝去的友人,即使未曾谋面,也深感痛失。而“知心乃如斯,此意岂可负”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承诺,即使面对离别,也要坚守初心,不负知音。
最后,“管鲍贫时交,于古亦云厚。范张久已亡,今人那复有。”诗人通过引用历史上的管仲与鲍叔牙、范式与张劭的深厚友谊,表达了对古代真挚友情的向往,同时也感叹于现代社会中这种纯粹友情的稀缺。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友情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友情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