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弹已求炙,亡羊犹补牢。
功成无早暮,事竟等卑高。
见弹已求炙,亡羊犹补牢。
功成无早暮,事竟等卑高。
这首诗通过对比“见弹已求炙,亡羊犹补牢”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前一句“见弹已求炙”,比喻在事情发生之前就积极准备,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后一句“亡羊犹补牢”,则是指在事情发生之后,虽然已经损失,但仍能及时采取措施,补救过失。这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预防与补救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两句“功成无早暮,事竟等卑高”,进一步阐述了成功与失败的相对性。不论成功是否来得早或晚,也不论结果是高是低,都应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追求与结果的辩证看法,即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努力与坚持的价值超越了最终成就的高低。
整体而言,这首诗借用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思想,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既要注重预防和补救,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因结果的好坏而影响自己的努力与追求。
六飞驻吴中,地实三辅比。
择守固甚艰,况于部刺史。
惟公治衢州,他郡盖无是。
岂惟教条清,坐见风俗美。
邦畿四方本,王化所自始。
俾公按连城,此责亦重矣。
绣衣非古官,汉乃有直指。
于今盗贼清,所系狱事尔。
谳议苟以平,遗公孙若子。
来归仅兼旬,来过已云屡。
共耽林刹深,同赏溪亭露。
浊清一再行,俊逸今古句。
或哦山更幽,或咏舟横渡。
竟日为之留,曛黑始能去。
昔人物外游,隐遁亦数路。
于今区中缘,向背岂同趣。
我非韩伯休,君殆黄叔度。
莫嗟声气卑,但恐岁月遽。
解嘲乃文嬉,宾戏盖言谕。
陶写固不恶,沈溺斯可惧。
人虽或我宽,我则难自恕。
望望独行忧,瘽瘽良友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