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传闻北守贤,就中清尚是河间。
辕门卧鼓军无警,幕府赓歌笔不閒。
只合论思居禁闼,岂宜留滞在边关。
宁容旧客升堂室,拟请新篇满箧还。
道路传闻北守贤,就中清尚是河间。
辕门卧鼓军无警,幕府赓歌笔不閒。
只合论思居禁闼,岂宜留滞在边关。
宁容旧客升堂室,拟请新篇满箧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所作的《接伴北使至乐寿寄高阳安抚吴仲庶待制》。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北守的贤明和清廉,展现了边关将领的宁静与勤勉。"辕门卧鼓军无警"形象地刻画了边境的安宁,而"幕府赓歌笔不閒"则反映出官员们在处理政务之余仍保持文艺活动,显示出其文武兼备的才能。
诗人认为,像这样的人才本应置身于朝廷中枢,参与国家决策("只合论思居禁闼"),而不应在边关久留("岂宜留滞在边关")。他表达了对友人吴仲庶的期待,希望他能早日回到朝廷,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暗示将收集到新的诗篇带回("宁容旧客升堂室,拟请新篇满箧还")。
整首诗赞扬了边关将领的品德和才能,并寄托了对友人的期望,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国家治理的关切。
水峡群山日月昏,飞泉百道接江门。
犹龙近迓晴虹挂,似马遥看疋练奔。
悬绅瀑布屏风叠,砯崖转石青天折。
三千尺下直难量,十二崿流承不绝。
烟骞雾捲滴珠槽,霭净岚沉冷玉膏。
庄周虚说鼋梁险,枚叟空誇鹭碛涛。
一从流戍辞巴蜀,几回于役行荒服。
百丈频经水峡牵,孤灯惯向江门宿。
纤萝不动月明天,彷佛桃源拟问仙。
沧溟有气张圆㡠,银汉无声泻直弦。
山水清辉殊可乐,已觉蟠胸饱丘壑。
乘兴聊赓太白篇,知音莫笑徐凝恶。
昔见竹,真不俗。今见竹,今痛哭。
竹色自来无改移,昔日何乐今何悲。
森森绕屋秋更绿,尽是先人手栽玉。
竹未化,人当还,举头见竹犹承欢。
直节空九霄,清风尚千古。
徘徊竹间路,照影月当午。
好奇有客频到门,何况人间父子恩。
君不见孟生笋,湘娥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