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誉不入念,方知心已空。
魔宫并虎穴,还与道场同。
毁誉不入念,方知心已空。
魔宫并虎穴,还与道场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和珣上人八首》中的第七首。诗中描绘了修行者在面对外界的赞誉与批评时,内心保持平静,达到心灵空灵的状态。通过“魔宫并虎穴”这一比喻,形象地展现了修行者面对诱惑与挑战时的坚定与勇敢。而“还与道场同”则表达了修行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与内心的道场相合,保持精神的纯净与一致。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修行者追求内心宁静与道德修养的过程,以及在面对外界干扰时如何保持自我,坚守信仰的精神境界。通过“毁誉不入念,方知心已空”,诗人强调了修行者需要超越世俗的评价,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自由。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和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个人修为和道德修养的高度重视。
鹊声迎客到庭除。
问谁欤。
故人车。
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
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
东城入眼杏千株。
雪模糊。
俯平湖。
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
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
□□□□,□谁人得数登临。
看公钟鼎何心。
凤味东边小筑,桃李作高林。
道诗书教子,绝胜黄金。
千年尚禽。
肯随世、漫浮沉。
好在传家棠树,培壅清阴。
年高德劭,似一日、春光一日深。
青镜里、白发休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