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陵玉匣尽,秦山银海空。
干戈百世后,独完先圣宫。
树有千年色,门无数仞崇。
盛德包覆载,遂顺因所宗。
坐若颜闵后,颇闻邹鲁风。
抚膺感遗言,零落涕沾胸。
汉陵玉匣尽,秦山银海空。
干戈百世后,独完先圣宫。
树有千年色,门无数仞崇。
盛德包覆载,遂顺因所宗。
坐若颜闵后,颇闻邹鲁风。
抚膺感遗言,零落涕沾胸。
这首诗描绘了孔林的庄严与神圣,通过对比历史的变迁与孔子文化的永恒,展现了对孔子及其文化的深深敬仰。
首句“汉陵玉匣尽,秦山银海空”以夸张的手法,将汉陵的玉匣和秦山的银海比喻为历史的遗迹,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更迭。接着,“干戈百世后,独完先圣宫”则强调在经历了无数战争与动荡之后,孔子的圣殿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孔子思想的持久影响力。
“树有千年色,门无数仞崇”描绘了孔林中树木的古老与茂盛,以及大门的高大与庄重,进一步强化了孔林作为文化圣地的形象。接下来的“盛德包覆载,遂顺因所宗”表达了孔子道德的深厚与广泛,以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坐若颜闵后,颇闻邹鲁风”通过对比孔子的弟子颜回和闵子骞,以及邹鲁地区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强调了孔子及其思想在后世的传承与影响。最后,“抚膺感遗言,零落涕沾胸”表达了诗人面对孔子遗言时的感动与敬仰,以及对孔子文化的深切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孔林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孔子及其文化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崇高敬意和深刻理解。
霜皎千林,正石桥人静,春满横塘。
寒花自开自落,晓色昏黄。
明沙暗草,对东风,深锁闲堂。
金漏短,江南路远,梦回云冷潇湘。
重到旧时花下,按玉笙歌彻,月正西廊。
亭亭爱伊素影,粉薄新妆。
经所瘦损,漫谁知、心事凄凉。
休更听,城头画角,一声声断人肠。
敛吴云,翠奁推上红晴。
渺澄流、鳞光寒碎,远峰螺绀低凝。
杏香引、画船影湿,柳阴趁、骄马蹄轻。
桥限宽平,堤横南北,去来人入绣围行。
渐际晚,梅妆游困,十里曳歌声。
苍烟润,飞鸦妒春,一梦催醒。
认名园、当时宴幸,缆痕犹在危亭。
露花浓、静迎直砌,雾藓冷、淡护飞甍。
几对东风,留连丽景,年□□老越山青。
夜深月、照人依旧,何处最关情。
欢娱地,星移世换,客恨还盈。
流苏垂翠幰,高低一色,红紫等泥沙。
香山居士老,柳枝桃叶,飞梗属谁家。
好音过耳,任啼鸟、怨入芳华。
心情懒,笔床吟卷,醉墨戏翻鸦。
堪嗟。
雕弓快马,敕勒追踪,向夕阳坡下。
休更忆,青丝络辔,红袖裁纱。
司空见惯浑如梦。
笑几回、索苇吹葭。
山中乐,从渠恣赏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