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声声布谷啼,冈山山北柳林西。
杏花春雨红千亩,蔗叶寒烟绿一犁。
水引石头开短圳,笛横牛背过前溪。
屡丰不待秋来卜,多稼如云望早迷。
何处声声布谷啼,冈山山北柳林西。
杏花春雨红千亩,蔗叶寒烟绿一犁。
水引石头开短圳,笛横牛背过前溪。
屡丰不待秋来卜,多稼如云望早迷。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阳明山的自然风光与农耕生活,充满了田园诗意。首句“何处声声布谷啼”,以布谷鸟的啼叫声作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冈山山北柳林西”点明地点,通过“山北”、“柳林”等意象,展现出一幅山川秀美的画面。
“杏花春雨红千亩,蔗叶寒烟绿一犁”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杏花在春雨中绽放的鲜艳与蔗田在寒烟笼罩下的深绿进行对比,不仅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土地的肥沃与丰收的希望。“红千亩”与“绿一犁”色彩鲜明,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农事的繁忙。
“水引石头开短圳,笛横牛背过前溪”则进一步描绘了农耕生活的情景。溪水潺潺,引动着石头,开凿出小渠,牛背上横笛悠扬,穿过前溪,画面静谧而富有生活气息。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最后,“屡丰不待秋来卜,多稼如云望早迷”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与喜悦之情。即使在春季,人们就已经对未来丰收充满信心,仿佛秋天的收获已经在眼前,令人感到无限的希望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农耕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台湾阳明山地区独特的田园风光和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驾起肩舆路正长,人情风土费评量。
烟炊晓岫松笼翠,露被前宵枫渐黄。
榴实道旁殊苦李,槐阴渡口即甘棠。
村翁閒话壶觞适,浣女传喧荷芰香。
绿树蝉声迎旭日,青林鸦背落斜阳。
代茶解渴梨千颗,徒步寻舟水一方。
查果流红村作市,棉田霏白妇提筐。
影来雉堞招遥塔,歌起渔船出野塘。
农踏桔槔新值雨,樵冲岩穴独乘凉。
秋风吹叶看明月,人迹浮桥忆早霜。
茅舍老牛勤舐犊,草堤童子笑亡羊。
回头别有难忘处,洞口归云护草堂。